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与西夏的统治——“因俗而治”的制度探索

金朝(女真族)入主中原——“汉化与旧制融合”的过渡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草原帝国到大一统王朝”的跨越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大一统下的创新与矛盾”

01

02

03

04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辽),定上京。

制度创新:南北面官制——南面官治理汉人农耕区(仿

汉制),北面官治理契丹游牧区(保草原习俗);皇帝随

季节迁徙,行营为政治中心。

与宋关系:长期对峙,通使、贸易频繁。

辽与宋长期对峙却“通使、贸易频繁”,反映出民族政权间“对抗与交流并存”的特点。

分析:这种制度调整既巩固了政权(缓和民族与生产方式矛盾),又体现了对汉文化的吸收,为后续少数

民族政权治理多元民族提供了经验

一、辽与西夏的统治

(一)辽(契丹族)

第一段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因俗而治(官分南北,蕃汉分治),用契丹旧制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用汉制治理汉人。

从第二段材料能体会到这一特点:管理契丹相关事务的官员穿胡服(契丹服饰),被称为“契丹官”;管理汉人地区事务的官员,即便本身是胡人,也穿汉服,被称为

“汉官”。这种“胡服治契丹,汉服治汉人”的区分,体现了辽朝根据不同民族的

习俗、制度来设置官职、管理事务的“因俗而治”特点。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

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日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

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日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学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

………

学思之窗

一、辽与西夏的统治

(二)西夏(党项族)

二、金朝(女真族)入主中原

(一)崛起与扩张

建立:1114年,完颜阿骨打反辽,次年建金;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迁

都中都(燕京)。

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时出现“大定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制度特点: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女真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迁入中原后,平时耕

作、战时出征)。

一方面吸收中原官制、科举以适应农耕社会;

另一方面以“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迁入中原后“平时耕作、战时出征”)保持女真军事传统与民族认同。

金世宗时“大定之治”是融合成功的体现。

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会编》卷3这样记载辽朝后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

其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以桦皮,或以草绸缪(chóumóu)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①史料阅读

史料阅读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一)蒙古崛起

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汗国;随后灭西辽、西夏、金,收服吐蕃、大理,远征中亚、西亚、东欧。

全球史视角:蒙古扩张推动了欧亚大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复兴、技术/宗教跨区域传播)。

对比北魏(鲜卑)统一北方,蒙古统一的疆域规模、对全国(含南方)的整合程度

远超此前少数民族政权。

是游牧民族首次完全统一中国,结束了辽宋夏金的长期分裂,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这一过程体现蒙古从“草原征服者”向“中原统治者”的转型。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元朝统一全国

刘南江北行省植

(1330年)

岭北

汗国

医行省

湖C行省

行省

书省

交通:修筑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保障政令与物资传递。

地方管理:推行行省制度(全国设10个行省,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发展。

边疆治理:宣政院管理吐蕃;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元朝为巩固大一统,在行政与边疆治理上多有创新:

交通:驿道、驿站、急递铺强化中央对疆域的控制;

地方管理: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效管辖广阔疆域,巩固多民族统一;

边疆治理:宣政院(吐蕃)、澎湖巡检司(台湾)等,首次将西藏、台湾纳入中央直接管辖,意义深远。

四、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

(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后世的省级行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