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模板(范文).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模板(范文)

一、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胃疡”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常呈隐痛、胀痛、刺痛等,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饮食关系密切,可伴有胃脘部胀满、嘈杂、泛酸、嗳气、纳呆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第9版)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等。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数目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对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可选用。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等。

证候诊断

1.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或加重,胸闷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

胃脘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弦紧。

3.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4.瘀血阻络证

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嗳气频繁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降气止嗳。

2.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党参、白术、干姜。若寒甚者,可加附子、吴茱萸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半夏、茯苓以燥湿化痰。

3.胃阴不足证

治法:滋阴养胃,和中止痛。

推荐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若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左金丸以清肝泻火、和胃止痛;大便干结者,可加火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

4.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若疼痛剧烈者,可加延胡索、三七粉以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若伴有呕血、黑便者,可加白及、仙鹤草以收敛止血。

中成药

1.肝胃不和证

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

2.脾胃虚寒证

可选用温胃舒颗粒,具有温胃止痛的功效。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3.胃阴不足证

可选用养胃舒颗粒,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4.瘀血阻络证

可选用元胡止痛片,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

配穴:肝胃不和证加期门、太冲;脾胃虚寒证加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证加三阴交、太溪;瘀血阻络证加血海、膈俞。

操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可加艾灸。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选穴:胃、十二指肠、肝、脾、神门、交感。

操作: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两耳交替,每周2-3次,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耳部稍有胀痛感为度。

其他疗法

1.穴位贴敷

选用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作用的中药,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等,研成细末,用醋或凡士林调成糊状,贴敷于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每次贴敷4-6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按摩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手掌在患者胃脘部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摩腹,手法宜轻柔,每次10-15分钟。然后点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穴点按1-2分钟。最后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用滚法在患者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进行滚揉,重点在脾俞、胃俞、肝俞等穴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睡觉和进餐。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少食多餐。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

3.情志护理

向患者讲解胃疡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

文档评论(0)

乐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乐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