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精选3篇).docxVIP

2025年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精选3篇).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精选3篇)

2023年暑假,江西赣州石城县的初中生林小满跟着爷爷下田时,发现村里的稻田灌溉还在用传统漫灌法。烈日下,水流顺着田埂哗哗淌进沟渠,爷爷蹲在田边直叹气:“这水啊,得省着点用,可老办法实在费水。”小满蹲在田垄上观察了三天,用本子画下水流路径,又翻出学校发的《农业科技小百科》查资料,发现滴灌系统能节水60%,但村里的山地地形复杂,普通滴灌管容易堵塞。

开学后,小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泡在学校科技社团,跟着张老师学3D建模。周末,她带着工具去后山采集泥土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泥沙颗粒大小;又借了爸爸的旧手机,拆解出传感器模块,试着改装成水流监测装置。冬天的实验室里,她的手指冻得通红,在3D打印机前反复调试参数,打印了27次才做出合适的滴头——表面布满微米级小孔,能过滤泥沙又不影响出水。

2024年春耕前,小满在自家0.8亩稻田做试验。她把滴灌带铺成“之”字形,连接上太阳能水泵,手机APP就能调节水量。爷爷半信半疑地按下开关,细密的水珠均匀洒在秧苗上,田垄不再积成水洼。收割时,测产数据让村民炸开了锅:节水58%,亩产还多了120斤。现在,村里成立了“小满滴灌”互助组,小满带着科技社团的同学给23户人家安装设备,还把设计图上传到“乡村科技共享平台”,贵州、云南的几个村庄也联系到她请教经验。

---

“阿婆,您看这只凤凰的尾巴,我用渐变染纸剪的,是不是更灵动?”2024年重阳节,江苏苏州平江路的“非遗小课堂”里,14岁的周雨桐举着刚完成的剪纸作品,向围坐的老人们展示。她手里的红纸泛着珍珠光泽,是用传统花草染技法染成的,纹路里还能看出靛蓝和苏木的自然晕染。

雨桐的太奶奶是苏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小时候她总趴在八仙桌上看太奶奶运剪:“剪刀走曲线,心要像春水一样静。”8岁那年,太奶奶把伴随自己60年的“月牙剪”交到她手里:“这剪刀啊,要剪出活的东西。”从此,雨桐每天写完作业就练基本功,剪废的纸堆起来有半人高。为了练“游剪”技法,她对着鱼缸里的锦鲤剪了200多幅,终于让纸里的鱼“游”了起来。

2023年,雨桐发现年轻人对传统剪纸兴趣不高。她试着把动漫角色、国潮元素融入剪纸:给哪吒设计苏绣纹样的披风,把《只此青绿》的裙摆剪成层叠的云纹。在抖音开的“桐花剪语”账号,一条“用剪纸还原《苏州园林图》”的视频火了,播放量超300万。她还带着同学成立“00后剪纸社”,每周去社区教老人和孩子剪纸。去年冬天,她们用剪纸作品换来了2000元善款,给山区孩子买了美术工具包。

最让雨桐骄傲的是,太奶奶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我这把剪刀,终于传给能让它‘活’下去的人了。”现在,她正在和苏州博物馆合作,用剪纸复刻馆藏的明代团花,玻璃展柜里的文物,即将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

“王爷爷,今天给您带了玉米粥,还热乎着呢。”2024年深冬的清晨,北京朝阳区晨光社区,15岁的陈阳提着保温桶敲开302室的门。78岁的王庆山老人接过粥,眼角微微发红:“小阳啊,比亲孙子还亲。”

陈阳和社区老人的缘分始于2022年。那时他刚上初一,妈妈在社区做网格员,常带他去探访独居老人。第一次跟妈妈敲开李奶奶家的门,屋里又暗又潮,李奶奶扶着墙说:“孩子,我这膝盖疼得下不了楼,冰箱里的菜都放烂了。”那天晚上,陈阳翻来覆去睡不着,在日记本上写:“我要让老人们的屋子亮起来。”

他发起“晨光暖夕”志愿服务队,招了20多个同学。一开始只是帮忙买菜、取快递,后来发现老人需要的远不止这些:张爷爷耳背,他们就用大字板写留言;赵奶奶爱听戏,他们就定期用投影仪在社区活动室放《霸王别姬》;最棘手的是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陈阳想到用旧手机改装成“一键呼叫器”——按一下就能拨通社区和志愿者的电话。他带着队员们拆解了30多部旧手机,调试了上百次,终于让呼叫器在20米内都能联网。

2024年夏天,陈阳发现很多老人记不清吃药时间,便设计了“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年轻志愿者陪老人聊天、做饭,记录服务时间;等志愿者老了,能兑换同等时长的服务。这个想法得到社区支持,现在“时间银行”已有127名储户,最年长的“存户”92岁,最年轻的“储户”12岁。

上个月,陈阳在社区年度总结会上说:“以前我觉得做好事是帮别人,现在才明白,是老人们教会我什么是温暖。”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胸前的志愿者徽章上,那枚徽章是王爷爷亲手用红布缝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4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