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物业关于扰民的温馨提示
亲爱的各位邻居: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纱窗时,楼下的早餐摊飘来热粥的香气;傍晚归家时,单元门口的老人们围坐唠着家常;深夜推窗,只听见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这样的画面,是我们共同期待的社区日常。然而,当装修电钻声在午休时间突然炸响,当宠物犬的吠叫在凌晨三点持续不断,当楼上传来的拖拽桌椅声让书桌前的孩子无法专注作业,这些本应温暖的场景,便被扰民的褶皱悄悄打破。
作为与大家共同守护家园的服务者,我们在日常巡查中留意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细节:有的邻居为赶工将装修时间延长至21点以后,电锤的震动让楼下墙面出现细微裂痕;有的家庭习惯在客厅大声播放电视,声浪透过并不厚实的楼板,让楼下老人的助眠药剂量不断增加;还有的小朋友在公共走廊奔跑嬉闹至22点,清脆的脚步声与欢笑声,在寂静的夜里被无限放大成刺耳的噪音。这些看似日常的行为,实则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邻里关系的柔软处,逐渐累积成难以化解的隔阂。
我们曾收到这样的业主留言:搬来三年,从未见过对门邻居的脸,但每天能通过天花板传来的动静,精准判断他们的生活节奏——早上7点的冲马桶声,中午12点的炒菜锅铲碰撞声,晚上10点的跑步机震动声,连周末睡懒觉时,都能被8点的吸尘器吵醒。另一位业主则写道:孩子高三冲刺阶段,楼上住户每晚11点开始跳绳,地面咚咚作响,孩子戴着降噪耳机也无法集中精神,沟通两次都被说我家锻炼关你什么事,现在孩子说要不我们搬出去租房子吧,我听了心里直泛酸。这些真实的声音,让我们意识到:扰民问题从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社区的温度与凝聚力。
一、生活场景中的扰民,往往藏在细节里
扰民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却常因习以为常被忽略。我们梳理了社区常见的几类场景,或许其中就有您未曾留意的小问题。
1.装修噪音:最易引发矛盾的周期性困扰
装修是入住前的重要环节,但不当的施工安排,会让邻居陷入被动听装修的困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住宅装修的法定施工时间一般为工作日8:00-12:00、14:00-18:00,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仅可进行无噪音作业(如刮腻子、贴壁纸)。但实际中,仍有部分业主为追赶工期,将电钻、电锯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至12:30-13:30的午休时段,或在周日9点就开始敲墙。曾有业主反映,楼上装修持续了4个月,其中3个月每天11点还能听到电锤声,导致家中婴儿长期睡眠不足,体重增长缓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装修噪音不仅包括明显的机械声,拆改墙体时的震动、搬运建材时的拖拽声,同样会对相邻住户造成影响。例如,搬运瓷砖时直接在楼道拖拽,刺耳的摩擦声会沿着公共区域传播至多个楼层;拆除旧家具时用力摔打,震动可能导致楼下住户的墙面空鼓脱落。这些细节若不加注意,很容易让原本应温馨的乔迁之喜,变成邻里间的矛盾导火索。
2.日常活动噪音:最易被忽视的持续性干扰
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在自己家中或许习以为常,但在楼下或隔壁邻居耳中,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噪音源:
-桌椅拖拽声:木质地板上移动金属椅,会产生尖锐的摩擦声,尤其在夜间,0.5秒的拖拽声,通过楼板传递后,可能变成持续3秒的刺耳声响。有业主曾用分贝仪测试,夜间10点拖拽木椅的噪音可达65分贝(相当于正常交谈声的2倍),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夜间(22:00-6:00)住宅卧室的噪声限值为30分贝(相当于轻声耳语)。
-家电运行声:大功率冰箱的压缩机、洗衣机脱水时的震动、空调室外机的运转声,若设备老化或安装不规范,可能产生低频噪音。这类噪音穿透力强,难以通过关闭门窗隔绝,长期暴露其中会引发头晕、失眠等症状。有医学研究表明,持续受到40分贝以上低频噪音干扰的人群,焦虑症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7%。
-儿童活动声:孩子奔跑、跳跃是天性,但在未做隔音处理的地板上,5岁儿童跳跃的脚步声,在楼下测量可达55分贝(相当于正常说话声)。若活动时间集中在20:00-22:00的休息时段,或频率过高(如持续半小时以上),会严重影响邻居的休息质量。
3.公共区域噪音:最易扩散的群体性影响
小区广场、楼道、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是噪音的放大场:
-广场舞与乐器练习:部分健身队伍为追求音响效果,将音量调至80分贝以上(相当于交通繁忙的马路边),且活动时间从19:00持续至21:30,覆盖了学生写作业、老人看电视的主要时段。曾有中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在书房写作业时,窗外的广场舞音乐导致英语听力练习无法进行,多次沟通后队伍仅同意降低10分贝,但仍超出45分贝的环境标准。
-宠物吠叫与嬉闹:未训练的宠物犬在公共区域追逐、吠叫,或主人未及时制止其对陌生人的扑跳行为,不仅会吓到老人、儿童,持续的吠叫(如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