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两晋佛教东渐研究
引言
站在洛阳白马寺的古银杏树下,仰头望着斑驳的殿脊,总能想起两晋时期那些背着经箧、跋山涉水的僧人。他们的脚印从葱岭的风雪里延伸到建康的烟雨中,把印度的佛音揉进了中原的晨钟暮鼓。两晋(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八王之乱的刀光、永嘉南渡的血泪、南北分裂的困局,却意外成了佛教东渐的沃土。这个阶段,佛教不再是西汉末年那个依附黄老的”方术”,也不是东汉宫廷里仅供猎奇的”胡神”,而是真正扎根中华大地,开始与本土文化深度交融的关键时期。本文将沿着僧人足迹、经卷墨迹与寺院香火,揭开两晋佛教东渐的全貌。
一、两晋佛教东渐的历史背景:乱局中的精神缺口
要理解两晋佛教为何能迅速传播,必须先看清那个时代的底色。西晋统一仅37年,便陷入”八王之乱”的内战泥潭;316年匈奴攻破长安,晋室南渡建立东晋,北方则陷入”五胡十六国”的长期分裂。这种动荡不仅是政治军事的,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崩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在”朝为座上客,暮成阶下囚”的现实中失去了说服力;玄学”越名任心”的清谈,虽能暂时逃避现实,却无法解答生老病死的终极困惑。
1.1上层社会的信仰真空
西晋的士族门阀,表面上仍维持着”名教”的体面,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石崇与王恺斗富的荒诞,贾南风乱政的丑闻,让”礼”的权威扫地。到了东晋,王导、谢安等门阀领袖虽以”镇之以静”维持朝局,却在私下里与僧人支遁、竺法深谈玄论佛。《世说新语》里记载,支遁注《庄子·逍遥游》“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连向来高傲的名士孙绰都称他”寻微之功,不减辅嗣(王弼)“。这说明士族需要一种既能保持精神高度,又能抚慰焦虑的新思想,佛教的”空观”“涅槃”恰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1.2底层民众的苦难救赎
北方的战乱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的场景成为常态,南方的流民也在土地兼并中挣扎。《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初年”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当官府的赋税、地主的盘剥与疫病的威胁同时压来时,普通百姓急需一个能解释苦难、给予希望的信仰。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既解答了”为何我受苦”的困惑(前世业报),又提供了”如何脱离苦难”的路径(修善积德)。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中,“舍身饲虎”“鹿王本生”等故事的流行,正是这种心理的直观反映。
1.3文化土壤的准备:玄学的接引
东汉末年经学衰微,魏晋玄学兴起,“有无之辨”“言意之辨”成为思想界的核心议题。玄学的”贵无”与佛教的”性空”,玄学的”得意忘言”与佛教的”不立文字”,天然存在对话空间。这种文化默契,让佛教不必从头构建概念体系,而是通过”格义”(用玄学概念解释佛理)快速被士大夫接受。比如支遁讲”般若空观”,就用玄学”无”来类比;道安注解《般若经》,直接引用《老子》“大音希声”来阐释”空”的超越性。可以说,玄学是佛教东渐的”翻译器”,而佛教则为玄学注入了更深刻的终极关怀。
二、传播路径与载体:从丝路驼铃到江南兰若
两晋佛教东渐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海陆并举、僧俗共推的立体网络。其传播路径大致可分为陆路(丝绸之路)、海路(南海航道)与内部扩散(中原向江南)三条主线,载体则包括译经僧团、胡汉商人、流民群体与士族阶层。
2.1陆路:丝绸之路上的”经箧行者”
从东汉张骞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路,更是宗教传播的动脉。两晋时期,这条路上最活跃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来自西域的胡僧(如竺法护、佛图澄),另一类是西行求法的汉僧(如朱士行)。
竺法护(231-308)是月氏人,世居敦煌,幼年随师游历西域,通晓36国语言。他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译出《正法华经》《光赞般若经》等154部经典,被道安称为”敦煌菩萨”。这些经典大多是大乘佛经,尤其是《法华经》的”人人皆可成佛”思想,彻底改变了此前小乘佛教”仅罗汉可证果”的局限,为佛教在民间传播打开了大门。
佛图澄(232-348)是龟兹高僧,310年来到洛阳,正值永嘉之乱。他以”神异”手段(如咒水灭火、预知吉凶)打动后赵石勒、石虎,《高僧传》记载”勒甚悦之,事澄弥笃”。通过帝王支持,佛图澄在北方建立了893所寺院,弟子中涌现出释道安这样的一代宗师。他的成功证明:佛教要在乱世扎根,既需要思想深度,也需要”方便法门”与政治力量的结合。
2.2海路:南海航道的”梵音初渡”
西晋灭亡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的广州、交州(今越南河内)成为新的佛教输入口岸。据《梁书·海南诸国传》记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的僧人常经海路到达中国,带来了南传佛教与印度密教的元素。
东晋隆安年间(397-401),罽宾(今克什米尔)僧人昙摩耶舍经海路到达广州,在虞翻旧宅(今光孝寺)建制止寺,翻译《差摩经》。更重要的是,海路传播带来了不同于陆路的经典体系——陆路以大乘般若经为主,海路则多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全真模拟卷.pdf VIP
- 人教版(25秋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Same or Different》全单元教学课件.pptx
-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课件.pptx VIP
- 第15讲 椭圆的共轭直径(解析几何)(解析版)》.pdf VIP
- 临床工作中科研与创新思维的建立.ppt VIP
- 酒店治安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docx VIP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上下册).doc VIP
-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doc VIP
- 体育与健康《田径--投掷》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pptx VIP
- 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