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楹联创作赛方案
一、活动背景与初衷
走在老巷子里,看斑驳门楣上褪色的对联,总想起小时候爷爷教我读“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场景。那时,每到年关,街头巷尾的红纸墨香里藏着最鲜活的文化记忆。可如今,电子屏取代了手写联,对仗平仄成了“老古董”,年轻人能背出几句流行歌词,却未必说得清“仄起平收”的讲究。
为唤醒这份沉睡的文化基因,让楹联从故纸堆里“活”进日常,我们策划了这场楹联创作赛。它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对话——让传统与当代碰撞,让笔墨与心跳共振。我们相信,每一副用心创作的对联里,都藏着中国人独有的生活哲思与情感温度。
二、活动目标
(一)文化传承
通过创作实践,普及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简意丰”的基本规则,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浓缩的艺术”,尤其吸引18-35岁青年群体参与,打破“楹联是老年人专属”的刻板印象。
(二)创作赋能
搭建交流平台,邀请业内专家点评作品,既挖掘民间高手,也为新手提供学习机会。计划通过赛前辅导、赛后讲座等形式,培养一批“会创作、懂欣赏”的楹联爱好者。
(三)生活联结
鼓励作品扎根现实,从“柴米油盐”里找灵感。比如写社区里的老茶馆、小区的晚樱、送外卖的小哥,让楹联不再是“书斋里的对仗”,而是“烟火中的诗”。
三、组织架构与分工
(一)主办单位
XX文化促进会(负责整体统筹、经费保障)
(二)承办单位
XX楹联协会(负责专业指导、评审组织)、XX文化传媒公司(负责宣传推广、活动执行)
(三)协办单位
本地10所中小学(发动学生参与)、5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置线下投稿点)、3家书店(开设创作角)
(四)专家顾问团
邀请3位省级楹联协会理事(侧重平仄格律指导)、2位高校古典文学教授(侧重意境深度点评)、1位民俗学者(侧重生活气息把关),确保评审既专业又接地气。
四、赛程安排与关键节点
(一)筹备期(约1个月)
方案细化:联合顾问团确定主题、创作要求、评审标准,制定《楹联创作指南》(含平仄对照表、经典范例解析)。
宣传预热:设计比赛海报(融合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插画),制作3条短视频(比如“爷爷教我写对联”“95后用对联表白”),在微信公众号、抖音、本地论坛发布。
资源对接:与协办单位沟通,在学校开设1次“楹联入门课”,在社区张贴活动公告,在书店摆放《创作指南》手册。
(二)征集期(约2个月)
投稿方式:线上(官网、微信小程序)与线下(社区服务中心、书店)同步开放,提交时需附100字以内创作说明(解释联意、灵感来源)。
基础审核:设3人初审组,剔除抄袭、内容低俗、格式错误(如上下联字数不等)的作品,通过者进入初评库。
(三)评审期(约3周)
初评(5人组):从平仄(30%)、对仗(30%)、主题贴合(40%)三方面打分,选出前100副作品(设“潜力奖”20副,给予创作指导反馈)。
终评(7人专家团):对前100副作品进行“双盲评审”(隐去作者信息),重点看意境创新(比如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情感浓度(能否引发共鸣)、语言鲜活度(避免陈词滥调),最终确定30副入围作品。
(四)展示期(约1个月)
线上展览:在官网开设“联海拾贝”专栏,每3天推送1副入围作品,附作者故事与专家点评(比如“这副联用‘快递车穿巷’对‘读书灯映窗’,巧妙捕捉了现代生活的烟火与诗意”)。
线下巡展:在社区文化广场、学校走廊布置“对联墙”,用手写书法展示作品,搭配二维码可听作者语音讲解创作背景。
(五)颁奖期(1天)
仪式设计:选在传统节气(如春分或秋分)举办,现场设置“写联区”,邀请获奖作者与观众互动写对联;播放参赛者采访短片(比如“退休教师用对联记录社区变化”“中学生为妈妈写生日联”)。
奖项颁发:除证书、奖金外,特等奖作品将制成铜匾,悬挂在本地文化地标(如老城门楼);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当代联萃》,赠送给所有参赛者及图书馆。
五、创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一)主题设定
本届主题为“人间烟火处,联语见真章”,鼓励从以下方向切入:
家庭记忆:写父母、祖孙、邻里间的温情片段(如“灶上粥香融岁月,檐前燕影话春秋”)。
城市变迁:记录老巷改造、新商圈兴起等身边变化(如“旧瓦翻新留燕垒,新街织锦引灯河”)。
时代风貌:结合科技、环保、乡村振兴等热点(如“云接山乡传富讯,绿铺田垄绘春图”)。
(二)格式规范
上下联字数相等(建议7-15字,短联更易传播),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结构一致(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为仄声(普通话3、4声),下联尾字为平声(1、2声);上下联对应位置平仄相反(可参考《创作指南》中的平仄简表)。
避免重复用字(除非是有意的叠字或典故),内容积极健康,拒绝低俗、偏激表述。
(三)特别说明
原创声明:参赛者需签署《原创承诺书》,若发现抄袭,取消资格并公示;
版权归属:作品一经入选,主办方可用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