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特性及ADS基因超量表达对含量提升的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疟疾,作为一种古老且危害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在青蒿素被发现之前,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100万人死于该病,特别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疟疾的肆虐更为严重,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青蒿素的出现,为疟疾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其凭借高效、速效、低毒以及与其他抗疟药物无交叉抗药性等显著优势,成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除抗疟作用外,青蒿素在抗肿瘤、调节免疫、消炎等领域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如在抗肿瘤方面,其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主要针对宫颈癌等。
目前,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仍是商品化生产的唯一方式。然而,植物中青蒿素的含量较低,仅为青蒿叶片干重的0.1%-1%,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批次的植物提取物中青蒿素含量和质量存在差异,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严重限制了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因此,提高青蒿素含量成为解决其供应问题的关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发现,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涉及多个基因的精确调控和表达。其中,紫穗槐二烯合酶(ADS)作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核心酶,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PP)环化生成紫穗槐-4,11-二烯,是青蒿素合成的关键步骤,其表达水平对青蒿素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限制青蒿素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谱,探究基因表达与青蒿素合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揭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超量表达ADS基因,有望打破青蒿素合成的限速步骤,显著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为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青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超量表达关键基因ADS,探索提高青蒿素含量的有效途径,为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从理论层面来看,青蒿素生物合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调控的复杂过程,其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对青蒿素的合成具有关键影响。然而,目前对于这些基因的组织表达谱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调控机制仍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根、茎、叶、花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绘制详细的基因表达谱,有助于揭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时空特异性调控规律,进一步完善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理论体系,为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践应用方面,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其市场需求巨大。但由于目前青蒿素主要从青蒿中提取,而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导致生产成本高昂,供应短缺,严重限制了其在全球疟疾防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超量表达ADS基因,有望打破青蒿素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显著提高青蒿素的含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和供应稳定性,满足全球疟疾防治的迫切需求,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此外,本研究成果还可为青蒿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青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二、青蒿素及生物合成途径概述
2.1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
疟疾是一种古老且危害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原体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传播,感染人体后引发周期性发热、寒战、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人类与疟疾漫长的斗争历史中,奎宁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但随着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抗药性的出现,寻找新的抗疟药物迫在眉睫。
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疟疾疫情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代号为“523”的抗疟药物研发项目。屠呦呦团队临危受命,承担起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重任。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籍和民间药方,对众多草药进行筛选和实验。起初,采用传统的水煎煮法提取青蒿的有效成分,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较低。后来,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获得灵感,意识到高温可能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提取。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成功提取出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素,这一发现为疟疾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后,屠呦呦团队又经过不懈努力,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于19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唐三彩女性人物俑服饰窥探唐代多元文化与审美.docx
- 艾拉莫德在大鼠与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特征及差异分析.docx
- 环氧化稀土异戊橡胶:制备工艺、结构解析与性能洞察.docx
- 雌激素E2与内源性大麻素2-AG对人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影响研究.docx
- 甲状旁腺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转分化的多维度解析及机制探究.docx
- 非最大纠缠态:开启量子通讯理论的新视野.docx
- 电弧放电诱发NOx生成机制及其对亚硫酸铵氧化作用的深度剖析.docx
- 盐酸川芎嗪抑制B16F10黑色素瘤转移的机制探究:基于血管生成与细胞因子调控视角.docx
- 丙戊酸钠对青春期癫痫女孩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机制与临床研究.docx
- 山银花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酶学性质解析与应用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