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撞击防护设施设计对比.docxVIP

城市桥梁撞击防护设施设计对比.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桥梁撞击防护设施设计对比

城市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结构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的顺畅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桥梁墩柱等下部结构因暴露于通航水域或繁忙道路旁,极易遭受船舶、车辆等意外撞击。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撞击防护设施,成为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将对当前城市桥梁中常见的几种撞击防护设施设计类型进行梳理与对比,剖析其特性、适用场景及设计考量,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刚性防护设施

刚性防护设施是城市桥梁防撞设计中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类型之一,其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自身强大的结构抗力来抵御外来撞击力,将撞击能量主要通过结构变形(通常是弹性变形或少量塑性变形)来吸收或传递。

1.1传统钢筋混凝土防撞墩/墙

*典型构造与材料:通常采用C3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截面形式多为矩形、圆形或圆端形。内部配置纵横向受力钢筋及箍筋,以保证其整体刚度和抗裂性能。有时为增强局部抗冲击能力,会在迎撞面设置钢筋网或加厚保护层。

*工作原理与防护特性:依靠自身巨大的质量和刚度,直接承受撞击荷载,阻止撞击物进一步靠近桥梁墩柱。其防护能力主要取决于结构的截面尺寸、配筋率以及与基础的连接方式。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适用于通航等级较低、船舶吨位较小、撞击速度较慢的内河航道,或作为陆域桥梁墩柱(尤其是桥墩位于分隔带或路侧时)防止车辆意外撞击的常规措施。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相对低廉、后期维护工作量小。局限性在于防撞能力相对固定,难以应对超出设计范围的撞击;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可能对桥梁主体结构和撞击物本身造成较大损伤;对于高吨位、高速度的撞击,防护效果有限,且自身易发生脆性破坏。

1.2钢结构防撞设施

*典型构造与材料:采用钢板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箱形、格构式等结构,材质多为Q235或Q345钢材。有时会在钢壳内部填充混凝土,形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提高其刚度和吸能能力。

*工作原理与防护特性:利用钢材的强度和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来抵抗和吸收撞击能量。纯钢结构可通过自身的屈曲变形吸能;钢混组合结构则兼具钢结构的韧性和混凝土的刚度。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适用于对结构自重有一定限制,或需要较高防护等级的场景,也常用于既有桥梁的防撞设施改造。其优点是结构自重相对较轻(相较于同等刚度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短、可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外形也可设计得较为灵活。局限性在于钢材易锈蚀,对防腐处理要求高,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整体刚度仍较大,对超设计荷载的适应性依然有限。

二、柔性防护设施

柔性防护设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防撞形式,其设计思想侧重于通过较大的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减小对桥梁结构和撞击物的冲击力。

2.1缆索式防撞设施

*典型构造与材料:由数根高强度钢缆索、消能装置、导向装置及支撑立柱组成。缆索通过特殊的连接件固定在支撑立柱上,并张紧形成防护体系。

*工作原理与防护特性:当船舶或漂浮物撞击缆索时,缆索发生拉伸变形,并通过消能装置(如液压阻尼器、摩擦片等)耗散撞击能量,同时将冲击力分散到多个支撑点,降低单个点的受力。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特别适用于通航孔桥墩的防护,尤其是在水位变幅较大、需要适应复杂水流条件的水域。其优点是对船舶的损伤较小,能有效降低撞击力,防护范围可根据需要调整,景观影响相对较小,不影响通航净空。局限性在于对小型、高速移动的撞击物防护效果可能不佳;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缆索的变形和消能;支撑结构的设计和锚固至关重要;后期维护(如缆索张力调整、消能装置检查)较为专业。

2.2充气式/填充式柔性防撞垫

*典型构造与材料:通常由高强度耐磨的橡胶或合成材料制成气囊或柔性外壳,内部可充入空气、水或特殊的缓冲材料(如泡沫塑料、颗粒状材料)。

*工作原理与防护特性:利用气体压缩、液体流动或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摩擦来吸收撞击能量。其工作过程类似汽车的安全气囊,通过可控的变形来缓冲撞击。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适用于防护等级相对较低、撞击速度较慢的场景,如城市内小型桥梁、码头附近的桥墩,或作为辅助防护措施。优点是安装便捷、重量轻、对撞击物友好、可重复使用(部分类型)。局限性在于防护能力有限,易受尖锐物体刺破(充气式),对环境温度变化可能敏感,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三、半刚性防护设施

半刚性防护设施介于刚性和柔性之间,通常结合了刚性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柔性结构的能量吸收特性,力求在防护效果、结构响应和对撞击物损伤之间取得平衡。

3.1复合材料/新型吸能结构防撞设施

*典型构造与材料:这类设施形式多样,常采用钢材、铝合金、高性能塑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等,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如蜂窝结构、薄壁褶皱结构、多腔室结构等)实现能量吸

文档评论(0)

快乐开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