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会感恩父母教案.docxVIP

初中学会感恩父母教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学会感恩父母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所带班级为七年级(3)班。本节课是一节主题班会课,属于德育与语文实践融合课程,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选择这个主题源于日常观察:班里不少学生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却鲜少主动表达感谢,甚至因小事与父母争执。上周批改周记时,有个学生写道“妈妈总唠叨我写作业,真烦”,而另一个学生则偷偷夹了张照片——妈妈蹲在地上给她系鞋带,配文“原来她的白发又多了”。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感恩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号,需要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目标

设计这节课时,我将目标拆解为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通过分享、观察与讨论,学生能具体描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如早起做早餐、雨天送伞、生病时陪护等),理解“爱”不仅是言语,更是琐碎的行动累积。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或行动(如拥抱、做家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学会将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避免“心里明白却说不出口”的尴尬。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共情心与愧疚感,让“感恩”从抽象概念变为真实的情感体验,逐步建立“爱需要表达”的意识。

这三个目标环环相扣——只有先“看见”父母的付出(知识),才能“学会”表达的方法(能力),最终内化为主动感恩的习惯(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父母的隐性付出。比如很多学生觉得“妈妈每天做早餐”是“应该的”,却没注意到妈妈可能凌晨5点就起床准备,或者她自己可能没时间吃热饭。

教学难点:突破初中生的“情感羞涩”,让他们愿意在课堂上真实表达对父母的感谢,甚至将课堂上的感动转化为回家后的实际行动。我接触过一些学生,他们私下会给父母倒杯水,但绝不肯当着同学面说“我爱你”,这种“羞于表达”是感恩教育的最大障碍。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具体场景”的还原与“安全表达环境”的营造——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片段代替空洞说教,用小组分享代替单独发言,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情境体验法”为主线,结合“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实践写作法”,具体如下:

1.情境体验法:通过展示学生与父母的日常照片、播放家长采访视频(提前录制),让学生直观感受父母的付出;

2.小组讨论法:设置“父母最让我触动的三个瞬间”“如果我是父母,我会怎么做”等话题,引导学生从他人视角反思;

3.角色扮演法:模拟“放学回家”“周末出游”等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孩子和父母,体会沟通中的情绪差异;

4.实践写作法:现场撰写感恩信,将课堂情感转化为可留存的文字,为课后行动提供载体。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既能调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参与,又能通过互动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让情感自然流动。

五、教学准备

为了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我提前做了以下准备:

-学生素材收集:上周布置“家庭观察作业”,让学生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父母一天中为你做的事”,共收集到47张照片(包括妈妈揉着腰拖地、爸爸蹲在地上修自行车、奶奶踮脚够高处的书包等);

-家长采访视频:悄悄联系10位家长录制30秒视频,内容是“你为孩子做过最辛苦却最愿意的事”(有位爸爸说“女儿小时候总发烧,我抱着她在客厅走了一整夜,现在她1米6了,我腰还疼,但从没后悔过”);

-问卷调查:课前匿名发放《我与父母的日常》问卷,统计发现:83%的学生“从未主动对父母说过‘谢谢’”,65%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物资准备:每人一张彩色信纸、信封,教室后方布置“感恩墙”(贴满学生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播放背景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剪辑版,避免过度煽情)。

这些准备让课堂有了“真实的温度”——照片里的场景是学生每天经历的,视频里的声音是他们熟悉的,问卷数据则戳中了他们“习以为常”的痛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张照片的故事(5分钟)

上课铃响后,我没有直接讲“感恩”,而是打开PPT,第一张图片是学生小林的照片——照片里,小林蹲在地上,妈妈半跪着帮他系运动鞋带,背景是清晨的小区楼道,妈妈的羽绒服拉链没拉,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

“这是小林上周交的家庭观察作业。小林,能说说这张照片的故事吗?”小林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那天我着急上学,鞋带开了也没管,妈妈追出来喊住我,说‘鞋带不系好容易摔’,然后就蹲下来帮我系。我当时还嫌她麻烦,现在看照片才发现,她蹲下去的时候膝盖都响了……”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有个女生小声说:“我妈妈也经常帮我系鞋带,我还说‘我自己会’,推开她的手……”我顺势总结:“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的爱藏在弯腰的瞬间、藏在唠叨的话语里。今天,我们就一起‘看见’这些爱。”

(二)展开:那些被忽略的“爱的清单”(15分钟)

我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每组发一张大白纸,要求用“时间线”梳理“父母一天为我做的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