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国家标准修订立项报告.docx

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国家标准修订立项报告.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国家标准修订立项报告

EnglishTitle:NationalStandardRevisionProjectReportforLead-CalciumAlloyIngotsUsedinBatteryGrids

摘要

蓄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可逆化学反应实现循环充放电,在通信、电力、交通、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流技术路线,其性能与寿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板栅所用铅钙合金的质量。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扩张及下游应用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国家标准已无法满足新型合金材料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需求。本报告旨在阐述《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国家标准修订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意义。修订工作将重点增加新的合金牌号、严格规范杂质元素限值、调整产品重量规格,并明确原料来源要求,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与先进性,推动铅蓄电池产业实现高质量、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铅钙合金;Lead-calciumalloy

-蓄电池板栅;Batterygrid

-标准修订;Standardrevision

-杂质控制;Impuritycontrol

-合金牌号;Alloydesignation

-高质量发展;High-qualitydevelopment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

正文

一、修订背景与目的意义

蓄电池,特别是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电力系统、汽车启动、铁路机车、太阳能储能、电动摩托车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其核心部件——板栅,通常采用以铅为基础,添加钙、铝、锡等金属元素形成的铅钙合金锭经熔炼浇铸而成。该类合金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蓄电池的导电性、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循环寿命。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快,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显著增长,特别是对高性能、长寿命铅酸电池的需求推动铅钙合金新材料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已出现锡含量在0.3%至0.5%之间的新型合金,该类产品具有优良的深循环性能和抗蠕变能力,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但却超出原有国家标准中牌号成分范围,造成标准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脱节。

此外,许多储能电池生产企业明确要求使用电解法生产的原生铅作为合金原料,以确保杂质控制水平,提高电池一致性和可靠性。原有标准在杂质元素限值方面已显宽松,亟需进一步严格规范。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旨在:

1.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制造政策导向,提升标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2.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新牌号并优化原有牌号成分范围,增强标准的适用性;

3.严格规范杂质元素含量,明确原料质量要求,体现以原生铅与再生铅为原料的差异化质量门槛;

4.为蓄电池制造企业提供明确、统一的技术依据,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

二、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

本次修订严格遵循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对《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国家标准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条款进行全面优化,包括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配套内容。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合金牌号新增与调整

-新增PC7牌号,其成分为:Ca0.4%~0.6%,Sn1.5%~1.7%,Al0.01%~0.04%;

-对原有PC1至PC6牌号的Ca、Sn、Al元素范围进行科学调整,具体为:

-Ca:分别调整为0.04~0.10%、0.005~0.12%、0.08~0.15%;

-Sn:分别调整为0.08~0.15%、0.15~0.35%、0.35~0.70%、0.70~1.0%、1.0~1.4%、1.4~1.9%;

-Al:分别调整为0.005~0.04%、0.01~0.04%。

2.杂质元素限值严格控制

为提高合金纯度和电池性能,对关键杂质元素的上限值进行显著加严:

-Cu由0.002%调整为0.0010%;

-As由0.002%调整为0.0005%;

-Bi由0.004%调整为0.0025%;

-Ni由0.002%调整为0.0002%;

-Cd由0.002%调整为0.0002%。

3.产品重量规格变更

将每块合金锭的重量由原23kg±3kg调整为27kg±3kg,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线和规模化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与包装运输的合理性。

介绍修订的主要参与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作为该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负责组织行业内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和检测单位共同开展修订工作。该机构在铅锌冶金与材料标准化领域具备深厚积累,曾主导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具备较强的行业号召力和技术权威性。其在推动铅蓄电池产业链协同、再生铅技术规范、绿色制造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