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犯罪问题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5年3月,甲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制作某企业家“承认商业贿赂”的虚假视频,并在网络传播,导致该企业家名誉严重受损、公司股价下跌。甲的行为应定性为?
A.诽谤罪
B.损害商业信誉罪
C.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D.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246条及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补充解释,AI深度伪造视频若针对特定自然人捏造事实并散布,足以贬损他人名誉,符合诽谤罪构成要件。损害商业信誉罪(B)对象为企业,本题直接侵害自然人名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C)针对险情、疫情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D)强调设立用于实施犯罪的网站、通讯群组等预备行为,故不选。
2.乙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其诈骗所得的100万元人民币兑换为加密货币,再通过5个境外钱包地址分散转移,最终兑换回人民币95万元。乙的行为构成?
A.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洗钱罪
C.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D.非法经营罪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及2025年《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利用虚拟货币转换犯罪所得,属于“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洗钱行为(《刑法》第191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A)与洗钱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针对七类上游犯罪(如诈骗属上游犯罪),且洗钱罪强调“掩饰、隐瞒来源和性质”的目的。本题中乙通过虚拟货币跨境转移,具有明显的“洗白”意图,应认定为洗钱罪。
3.丙居住在32层公寓,因与楼下住户争吵,将一台旧冰箱从阳台扔下,砸中路过的行人丁致其当场死亡。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高空抛物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D
解析:根据2023年《刑法修正案(十二)》对高空抛物罪的修正及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87号,若高空抛物行为具有与放火、决水等相当的危险性,且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应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14条)。本题中32层扔下冰箱,针对不特定行人,危险性极高,远超“情节严重”的高空抛物罪(C)范围;丙对死亡结果可能持间接故意,故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无直接杀人故意,故排除A。
4.某科技公司员工戊,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公司客户信息库(包含50万条姓名、电话、住址),并以每条0.5元的价格出售给电商平台。戊的行为构成?
A.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B.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C.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
D.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衔接解释,员工因职务便利获取客户信息后出售,属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B)。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A)针对系统数据本身,本题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C项“非法出售”是该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包含于B中;D项破坏系统功能,与本题无关。
5.己为电信诈骗团伙提供“改号软件”,明知该软件用于伪造来电显示实施诈骗,仍以每套5000元的价格销售10套,导致被害人损失300万元。己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共犯)
B.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C.非法经营罪
D.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答案:A
解析:根据2025年《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若帮助者与诈骗团伙存在通谋或对具体犯罪有明确认知(如明知用于诈骗且参与分赃或按损失比例收费),应认定为诈骗罪共犯。本题中己明知软件用途并直接销售获利,与诈骗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故以诈骗罪共犯论处(A)。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B)适用于“情节严重”但无明确通谋的情形,本题已超出该范围。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
案例一:2025年5月,A市发生“AI换脸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三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李四的面部数据,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李四向其好友王五借钱的视频(视频中“李四”称“母亲住院急需20万元,微信转账”)。王五基于对李四的信任,通过手机银行转账20万元至张三控制的账户。张三得款后,通过虚拟货币平台兑换成泰达币(USDT),再经3个境外钱包转移至某地下钱庄,最终兑换为人民币18万元。
问题:
1.分析张三行为涉及的罪名及法律依据;
2.张三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赃款的行为如何定性,是否构成数罪并罚?
答案:
1.张三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