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含答案).docxVIP

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专练十篇(含答案)

第一篇:《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忘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D。A选项“爱之”的“之”指代《左氏春秋》;B选项“击瓮破之”的“之”指代瓮;C选项“忘之”的“之”指代读书这件事;D选项“物外之趣”的“之”是助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凛然如成人()

(2)退为家人讲()

答案:(1)严肃庄重的样子;(2)回家。“凛然”形容司马光严肃庄重,像成年人一样;“退”结合语境可知是讲完课回家为家人讲述。

3.判断对错:司马光小时候不爱读书,只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

答案:错误。文中提到“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说明司马光非常热爱读书,并非不爱读书。

4.翻译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答案: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孩子爬上水缸,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群儿戏于庭”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没”是淹没的意思。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司马光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从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这件事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的品质。当其他孩子都惊慌离开时,他能迅速想出办法砸破水缸救出同伴。

第二篇:《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成,弃去(放弃)

B.逢老媪方磨铁杵(刚才)

C.太白感其意(被……感动)

D.还卒业(完成学业)

答案:B。“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是正在的意思,不是刚才。A、C、D选项解释均正确。

2.填空题:“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

答案: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文中老媪用铁杵磨针的坚持精神,让李白受到触动,最终完成学业,体现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3.判断对错:李白一开始读书就很有恒心,从未想过放弃。()

答案:错误。文中明确提到“未成,弃去”,说明李白一开始读书没有成功,想要放弃。

4.翻译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答案: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是溪”指这条小溪;“方”是正在;“欲”是想要。

5.老媪的话对李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老媪用铁杵磨针的行为和话语让李白深受感动,使他明白了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从而改变了他中途放弃读书的想法,最终回去完成了学业。

第三篇:《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走”的意思与“兔走触株”中“走”相同的一项是()

A.走亲戚

B.奔走相告

C.走投无路

D.行走

答案:B。“兔走触株”中“走”是跑的意思。A选项“走亲戚”的“走”是拜访;B选项“奔走相告”的“走”是跑;C选项“走投无路”的“走”是行动;D选项“行走”的“走”是步行。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答案:(1)放下;(2)希望。“释其耒”就是放下他的农具;“冀”结合语境可知是希望再得到兔子。

3.判断对错:这个宋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兔子,所以他继续努力耕种,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答案:错误。这个宋人得到兔子后,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而不是继续努力耕种,最后也没有再得到兔子,还被宋国人嘲笑。

4.翻译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复得”是再得到;“为……笑”是被……嘲笑。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就像这个宋人,把偶然当成必然,最终荒废了农事。

第四篇:《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忧虑)

B.揠之者(拔)

C.芒芒然归(迷茫的样子)

D.苗则槁矣(干枯)

答案:C。“芒芒然归”中“芒芒然”是疲倦的样子,不是迷茫的样子。A、B、D选项解释正

文档评论(0)

乐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乐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