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3. 短诗五首 第一课时 课件.pptx

九下3. 短诗五首 第一课时 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诗五首(一)

01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学习目标02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03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重点)04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月夜沈尹默

作者介绍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背景链接1917年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此时,唤起普通民众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是当时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而新诗的出现,正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科学”与“民主”,追求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的象征。

文体知识新诗形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概念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

文体知识特点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①形式新②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③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

多音字下棋时下出的高明的着数;泛指好办法、好主意。()吹着()着落()着急()高着儿着zhezhuózháozhāo

形近字【形旁辨字法】“株(zhū)”字多指花草木,美丽女子称作“姝(shū)”,珠(zhū)宝多与玉关联。霜()孀()下霜遗孀shuānɡshuānɡ丽姝:美女。

课文详解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霜风突出风的凄冷,给人一种萧索的感受。叠词。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反衬了“我”的渺小。

课文详解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课文详解结合时代背景,试着简要分析这两句诗。写动态的“霜风”,静态的“月光”,突出月夜的寒霜浓重、冷气袭人,暗示五四运动前夕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的社会环境是萧森的。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环境描写

课文详解结合时代背景,试着简要分析这两句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烘托

课文详解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①“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②“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③“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④象征着诗人独立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月夜》中使用了哪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深入探究意象象征意义霜风、月光顶高的树“我”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古老、传统、固执而迂腐的观念。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

深入探究从后两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后两句诗写“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毫无孤独之感,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一个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这也是“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典型特征。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具有“新中有旧”的特点,结合《月夜》这首诗做简要说明。深入探究从题目到诗中出现的意象,如“霜”“风”“月”“树”,都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从形式上看,《月夜》这首诗一共四行,前两行为七字句,后两行略有变化,但相对来说整体形式依然较为整齐。从风格上来说,这首诗歌使用的是传统的咏物寄怀的手法。

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顶高的树交代环境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通过“我与高树并立但并不倚靠的形象,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他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