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椅古村——湖南保存较为完整的
明清古村落
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高椅乡境内的巫水河畔,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高椅古村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民俗博物馆”。现为“中国十佳古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高椅村古建筑群位于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的雪峰山脉南麓、巫水河西岸的台地上。在侗乡,高椅村古建筑群以其规模宏大,保存较好,古建筑的时代序列清晰,自然环境优越,田园风光与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而引人入胜。
该建筑群完整保留有从明洪武十三年(1380)到清光绪七年(1881)修建的建筑104栋,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似以“五通神庙”(含大塘)为中心,次第建有“老屋街”,至今可见少量明代早期建筑,北部的“坎脚”,仍有部分明代晚期建筑,东部的“大屋巷”,主要是清代前期建筑,南部的“田段”、“上下寨”,多为清中晚期甚至更晚一些的建筑,建筑按原始的风水规划布局逐渐发展形成,体现的是一种中国聚落文化。
建筑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两层楼、三开间四排架悬山顶穿斗式木板壁建筑,为这一带侗乡常见的形式。另一类为稍早一些的建筑,或殷实人家的建筑,则在木结构外,砖砌较高的围护墙,并在木楼的两山高砌马头墙,全面提升建筑的防火防盗功能,属于湘西“窨子屋”的类型。外墙砌法用毛石或片石砌基,基石上砌眠墙,早期的眠墙可达2米高,稍晚者一般只砌七匹砖;眠墙之上再砌空头墙。砌砖均采用“淌白缝子”清水墙的做法。墙头起拔檐粉白灰带,墙帽上盖小青瓦,脊做灰塑。外墙转角常做成圆角弧形,以方便巷道中的人员通行。庭院小巧,布置紧凑。一般开侧门。外门均做“托瓜”门罩,为木骨瓦顶。稍晚的院门处常做成外八字墙,有的在院内增设中门一道,平时作为大门的屏风用,家中有事时则开中门方便进出。庭院天井布置灵活,或大或小,或有或无。马头墙拔檐上多施彩绘,庭院之内的照壁上,或山水风景画,或墨书诗词句。全村共有壁画41幅,墨书33幅。
窨子屋
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村中各类公共建筑,如祠堂学馆、街市巷道、寺庙、排水系统以及古今古树、津渡凉亭都保存相对完整。
村内排水系统依地势分级开挖多个池塘,来集纳生活污水。并统一向村中“五通神庙”前的“大塘”排放,形成“五龙聚首”的风水定位。大塘则起到吞吐沉淀作用,最后排入巫水河。这种做法,既符合“聚水聚财聚宝盆”的风水理念,客观上达到了全面治污、净化环境和消防的目的。应是古代污水分级处理的一个实例。村中“大屋巷”辟园397.5平方米,有意拉开建筑间距。修建“红鱼池”、“黑鱼池”两口池塘,一池养观赏性红鲤,一池养食用性鱼类,集消防、休闲、实用为一体。
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村中至今民风笃厚。村中心的“五通神庙”,系道教神祇。“罗星庵”里一侧供奉佛主、文殊、普贤菩萨、千手观音;另一侧供奉五通老爷、杨公菩萨(杨再思)、关圣帝、张飞等。高椅的侗人同时崇尚万物有灵原始宗教,拜水神、火神、土地神,也替小孩拜古树、巨石为“亲爷”,以祈平安。在“五通神庙”周围先后建有三座祠堂。反映出高椅人集佛、道、民俗神、祖先崇拜为一体,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色彩。
高椅人崇儒重教,以耕读为本,村中文化、教育的气氛很浓厚。据族谱统计,全村先后出举人进士贡生,秀才千总(武秀才)共计293名。充分说明高椅人也想通过提高儒学教育的地位,来达到忠孝廉洁的治家目的。村中曾办过5座学堂,学堂分为文、武两类,因材施教。其中学文的有“清白堂”,学武的有“敦本堂”。每年8月27日孔子生日,村中举行“孔圣会”,均在敦本堂内进行。村中现存的“醉月楼”,系清同治年间兴建,供文人学士聚会的娱乐场所。清宣统初年改办为女子学馆。
从古至今,高椅村的经济生活形态均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因滨临巫水,高椅人出巫水,进沅江,下常德,过洞庭,经营木材、桐油、药材生意。清朝晚期见过世面的高椅人,也曾带回过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资金,利用本地墟场优势,就地开店铺做买卖。小街上有金匠、银匠、漆匠、木匠等多种手工业者行业店铺。村中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月光楼”,采用西洋式劵窗,中西合璧,流露出主人崇尚西学的心态。至今,村内从事书法、绘画、木雕、根雕、竹雕和收藏的地方名家人才辈出,传统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着高椅人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高椅曾有“百日剧场”之称,现在还保存着古老的傩堂戏。如今的高椅,傩堂戏和花鼓戏、汉剧、阳戏等戏种并存,对人们进行着有益的文化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许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有“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的典范等美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