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婚姻挤压下择偶标准的经济学剖析:理论、影响与策略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社会,婚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婚姻挤压现象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婚姻市场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婚姻挤压,简单来说,是指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导致大批某一性别的人找不到配偶的现象。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显示男性超常规多于女性,未来可能会出现大批“光棍”,由此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人口数据来看,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下降与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1970年后我国出生的男性人口面临严峻的婚姻形势。按90年代出生性别比推算,当时0-20岁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致相当于20岁3个年龄组的人口数量,“积累效应”已相当可观。据统计,在同年龄组中,单身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单身女性,并且在青年结婚年龄段(24-34岁)同龄与相对人口性别比都远大于10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择偶难是青年婚恋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成为择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婚越来越晚,当代青年未婚比例越来越高,婚姻市场挤压现象严重。
择偶标准作为个体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和偏好,也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婚姻挤压的背景下,择偶标准的变化尤为显著。一方面,婚姻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得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更加谨慎和理性,对对方的条件和要求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独立性增强,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在择偶时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价值观相符、能够相互支持和理解的伴侣。
研究婚姻挤压条件下择偶标准确立的经济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婚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婚姻现象和婚姻行为。通过对婚姻挤压条件下择偶标准的经济学分析,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婚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深入理解婚姻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婚姻挤压现象的加剧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婚姻幸福和家庭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社会不稳定等。因此,深入研究择偶标准在婚姻挤压背景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婚姻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缓解婚姻挤压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对于个人而言,了解婚姻市场的现状和择偶标准的变化趋势,也有助于他们在择偶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提高婚姻质量和幸福感。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婚姻挤压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中叶,学者们就已关注到这一现象,并运用人口学方法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如C.Z.Guilmoto预测中国5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在2050年将达到3000万人;Tuljapurkar等人测算出中国每年新增100万剩余男性人口。这些研究多基于宏观人口数据,揭示了婚姻挤压的规模和趋势。
在择偶标准方面,国外研究成果颇丰。进化心理学从生物本能角度出发,认为男性偏好年轻貌美女性,以确保生育优势;女性偏好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男性,为后代获取资源保障,如DavidBuss通过对37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证实了这一择偶偏好的普遍性。社会学视角下,择偶标准受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不同阶层的人在择偶时会考虑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以维持或提升社会地位,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规范也塑造着人们的择偶观念。
国内对婚姻挤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凸显,众多学者投入研究。李树茁等人研究发现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新增加120万单身男性;潘金洪预测到2050年中国男性婚配富裕比高达14.66%,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出近5000万人。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婚姻挤压的规模,还深入探讨其对社会稳定、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如光棍阶层形成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冲击。
择偶标准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一些学者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代、性别、地域人群择偶标准的变化。如徐安琪对上海地区居民择偶标准的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学历、职业等因素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家庭背景等传统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赵冰洁对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女生更看重“发展前途”,男生更注重“兴趣一致”和“童贞性”。也有学者运用社会学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择偶是一种交换行为,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会权衡对方的资源与自身需求,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国内外现有研究为理解婚姻挤压和择偶标准提供了丰富理论和实证基础,但仍存在不足。多数研究在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威廉姆森分析范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缔约条件与第三方组织的作用探究.docx
- 娱乐传播中的伦理困境与破局之道:基于多元视角的深度剖析.docx
- 婚内强奸的法理剖析与现实审视:基于权利、伦理与法律实践的多维探究.docx
- 婚内强奸:法律困境、现实审视与路径重构.docx
-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多因素剖析与临床启示.docx
- 婴幼儿先心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剖析与临床启示.docx
- 媒介体育信息对南京市高中生体育价值观的多维影响与引导策略研究.docx
- 媒介的演进、功能与社会影响探究.docx
- 子空间小波与Gabor标架理论:原理、关联及应用新探.docx
- 子空间辨识算法赋能LQG基准性能评价: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孔子学院社会资本:内涵、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ocx
- 孕早期丙泊酚全身麻醉对SD大鼠子代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究.docx
- 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剖析与防范策略:基于多案例的深度研究.docx
- 存款保险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催化剂与挑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