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初三文言文阅读理解模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石壕吏(节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A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赵抃①赈灾
熙宁七年,越州大旱。知州赵抃夜巡,见饥民啼号,慨然曰:“民惟邦本,岂拘常制?”遂违转运司令,开仓平粜②。吏谏“擅动国储当罪”,抃厉声道:“苟利百姓,C虽鼎镬③不避!”转运使劾其专擅,神宗诏议罪。抃上疏辩称:“若守陈法弃亿兆命,D岂明君养民本意?”帝叹“真仁者之勇”,赦之。抃离任时诫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立清献祠,香火不绝。苏轼谒祠题“仁心铁骨”匾。
【注释】①赵抃(biàn):北宋名臣,与王安石同朝为官。②粜(tiào):卖出粮食。③鼎镬(dǐnghuò):本义为古代烹饪器具。文中指一种古代酷刑。
1.甲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后世尊称他为“”。
2.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擅动国储当罪()????????(2)香火不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两项是(???)
A.为什么要打仗? B.(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C.即使遭遇酷刑也不会逃避(职责)。 D.英明的君王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4.甲、乙、丙三篇文言诗文的共同思想核心是(???)
A.批判战争残B.歌颂忠君爱国C.讽刺官僚腐败 D.强调以民为本
5.三篇文本中“民的处境”与“统治者行为”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揭露暴政失民心,乙强调公正得民心,丙展现善政安民心。
B.甲写民意难以上达,乙写民众缺乏智慧,丙写百姓依赖官员。
C.甲控诉暴政毁民生,乙批判贵族腐败,丙讽刺官员墨守成规。
D.甲记战乱征兵悲剧,乙论司法公正原则,丙记抗命救灾事件。
6.“仁心铁骨”对立志从政的当代青年学子有何启示?
【答案】
杜甫诗圣
判罪,判处断绝
BC
D
A
“仁心”启示青年学子要怀有一颗关爱百姓、以民为本的善良之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积极为人民谋福祉。“铁骨”则提醒青年学子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敢于坚持正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语】这三篇古诗文构成了一组关于“民本思想”的立体画卷:甲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乱中百姓的苦难,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暴政;乙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释“取信于民”的治国智慧;丙文则塑造了赵抃违令赈灾的官员形象,彰显“民惟邦本”的政治担当。三文本形成递进关系:从批判暴政→探讨治国原则→树立实践典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以民为本”的价值体系。苏轼“仁心铁骨”的评语,恰是这种精神内核的最佳注脚。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石壕吏》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其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著称,故杜甫被尊为“诗圣”。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1)句意:擅自挪用国家储备的粮食(这种行为)应当被判处罪名。当:判罪,判处。
(2)句意:祭祀供奉的香火没有断绝。绝:断绝。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A.“何以战”应该译为“凭借什么打仗?”是询问打仗的有利条件,“为什么要打仗”是询问打仗的原因;
D.“岂明君养民本意”应该译为“这难道是英明的君主养育百姓的本意吗?”,句式应为反问句,不能翻译为陈述句;故选BC。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