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级“二诊”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唐以后,“味”继续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在诗论中出现,但已经被历史赋予了新的内涵。
这种新的诗味说的首倡者是司空图。他也主张“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但却是“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因此,与钟嵘所追求的耳目感官的快适不同,司空图以为,最高的审美境界是在“目击可图”之境以外:“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司空图并没有否定俯拾即是的“目击可图”之景,但他认为,这只是为了创造“景外之景”,所以,比之钟嵘激赏的“巧构形似”,他更追求“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元人揭曼硕因此而写道:“司空图教人学诗须识味外味……要见语少意多,句穷篇尽,目中恍然别有一境界、意思,而其妙者,意外生意,境外见境,风味之美,悠然甘辛酸咸之表,使千载隽永,常在颊舌。”
其次,与钟嵘所称道的“词采葱茜”的言语感官的快适不同,晚唐以后诗味说的首倡者强调“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以后的诗味说更不再追求“咀嚼英华,厌饫膏泽”的文辞绮美,而是力主言外之美宋人包恢论诗曰:“凡其华彩光焰,漏泻呈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所饰者,深也。”杨万里以为好诗“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皆病其苦也,然苦未免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这种外于词采装点的诗味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平淡。宋以后,平淡自然成了至高的趣尚,平淡之宗的陶渊明不仅不再被列为中品,而且受到最高的推崇。故张戒曰:“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陶渊明之下,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韦应物、柳宗元也受到苏轼的厚爱。元人戴表元论诗曰,“咸酸甘苦于之食,各不胜其味也,而善庖者调之,能使之无味。”清人刘熙载曰:“若学陶、王、韦、柳等诗,则当于平淡中求真味。初看未见,愈久不忘。如陆鸿渐品尝天下泉味,扬子中泠为天下第一。水味则淡,非果淡,乃天下至味,又非饮食之味所可比也。”与平淡相连的是诗味的久长。梅尧臣之诗妙就妙在“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诗要好,须得“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明人李梦阳谓诗要“华之以色,永之以味”。陆时雍谓苏李诗“善于言情,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也”。
显然,上述诗味说具有与钟嵘注重感官愉悦不同的艺术趣尚。它在直接的感性美中力主造语形象的平淡,在间接的心灵感受中追求蕴藉的深永。有趣的是,它与钟嵘的“滋味说”一样,都是推崇五言的。但这已不是那种“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和“独秀众品”的五言之境了。而是“辞简意味长,言语不可明白说尽”,即与上述平淡深永的趣尚一致的五言境。有道是“佳处多从五字求”“解识无声弦指妙”也!这种五言之境,是针对“趋尚挥霍”“发扬蹈厉”的七言之境而言的。按照王力的说法“多数七言诗句都可以缩减为五言,而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气更畅,意更足罢了”“每一个五言句式都可以敷衍成为七言”。在七言流行的时代尚五言,正是从形式上力求平淡和深永。
但是,为什么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趣尚却都要借用饮食之味这种通感来表达呢?当然,这二者是有共通之处的,那就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去体味诗歌。但显然,晚唐之后以味论诗绝不仅止于这种意义。所谓“味长”“味外”,与人们对味觉的体验更精微有关。心理学告诉我们,与听觉、视觉比较起来,味觉是最迟钝的感觉,音高和味觉的韦伯比例相差七十倍,非液体的物质必须先溶解于唾液才能发生刺激。而且,与听觉、视觉相比,味觉是化学分析过程。由此可以推知:从受刺激时间的维持来说,它也是最长的。我以为,晚唐以后的诗论正是以这一点来说明诗歌审美感受中蕴藉的深永。其次,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味觉是一种复合感觉,它不仅包括酸、咸、甜、苦四种感觉,而且联系着嗅觉、温度觉和对于食物质地的肤觉。晚唐以后的诗论,又是借此以表达诗歌审美感受中含蓄、复义、富于联想等特征。而味觉又恰恰不是听觉、视觉这两种主要艺术感官,恰可借此说明诗之诉诸心灵的特征。所有这些都已完全不同于所说的味觉“只能感受非常接近它的事物”“属于身体”这种意义。以味论诗,正因为是通感、比喻,它才可能取喻体之不同侧面,而人们也就往往因此对概念发生混淆。
与这个意义的味类似的概念是“韵”。《说文解字》训韵为“和也”,它最早的意义是谐音,即乐音。它的本义也是论乐之用的。如潘岳《笙赋》、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这里的“韵”,又是一种异于“繁弦”之优雅、富于遗响的乐音。这种乐音本来是音乐中极美的境界,嵇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地理(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联考英语(原卷版).docx
- 2025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仿真考试英语(原卷版).docx
- 2025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一模语文(原卷版).docx
-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英语Word版.docx
- 2025届河南省金科新未来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原卷版).docx
- 2025届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高三模拟预测数学(解析版).docx
- 2025届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解析版).docx
- 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二模语文(解析版).docx
- 2025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政治(解析版).docx
- 2025年智能快递驿站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校园安全防范中新能源电动巡逻车采购可行性分析.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智慧旅游区的应用前景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报告: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法律责任与用户隐私保护.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老年活动广场智能化升级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社区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中的智能化改造路径.docx
- 2025年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国产化战略布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