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福寿沟简介和历史.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不涝古城的大功臣——福寿沟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那么,既然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为什么又会出现水有害有利的说法呢?这就得说到水涝了,江南多雨,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并不科学,所以经常会出现水淤积淹没街道和低矮地方的现象,人们戏称“看海去”“捉鱼去”,以表示对这种现象的自嘲和无奈。

但是,在江西境内,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却在这多雨的世界屹立千年,未曾遭受过一次水涝的烦扰。这座古城就是赣州城,而福寿沟就是古城千年不涝的大功臣。

在赣州有一个顺口溜:“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雨季想起建沟人,至今感谢刘知州。”前面这句话大家都能够理解,毛主席当年带着工农红军求解放,在江西境内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忘帮助老百姓打井,方便当地百姓用水,所以人们都感念于毛主席对百姓的贡献。那么这个刘知州是何许人也,能够和毛主席一样被百姓铭记,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福寿沟有什么关系呢?

瑞金市沙州坝镇著名的“红井”,毛泽东曾在这里带领当地群众开挖水井,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当地百姓为感谢主席,在井边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众所周知,赣南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南岭,西面是罗霄山,赣南水系因此从东、南、西三面发端,向赣州盆地汇合,就像是被三面围攻的军队一样,岌岌可危。同时,出于古代军事功能的考虑,赣州古城区更是建立在章、贡两江之间,不仅发挥了在冷兵器时代的防守优势,更是成为当时章、贡两大流域物产的集散地。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同样使得赣州古城成了洪涝灾害多发的地段。据水文部门的资料,赣州章江,28年中有26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9.00米),贡江28年中有25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7.50米)。在洪水季节,江水高出城市地面数米,城市内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防洪和排涝是赣州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宋城公园古城墙边的刘彝铜像

刘彝(yí),是北宋时期的一个水利能人。据记载:刘彝,字执中,福建长乐人,登进士,善于治水,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任虔州(今赣州)知州。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前后),刘彝被北宋朝廷提拔重用,调入京城任“都水丞”(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副部长)。在调入京城任“都水丞”之前,便是在江西的赣州任知州,据《赣州府志》(清同治版)记载,刘彝在虔州担任知州期间做了三件大事。其一,针对虔州百姓迷信神鬼,有病不求医的恶俗,他专门编著了《正俗方》两卷,痛斥巫医,并强制推行医药,为虔州营造了清明风气。其二,针对当时饥民甚多,多有弃子的恶俗,他张榜于关衢,鼓励收养弃子,并以每日补助两升粮食的政策吸引平民百姓,使虔州有“甘露普降,瑞莲绽放,瑞粟之应”的新气象。其三,当时的虔州城三面环水,尤其是贡江洪水暴发时,城外江水每每倒灌入城内,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刘彝根据城区地势,在城内筑福、寿两沟,解除了虔州城的水患,刘彝也因此被称为赣州的“李冰”。

既然福寿沟有这么一段来历,相信大家一定对它更加好奇。它是怎样成为水利史上的传奇,又是如何为赣州古城区保驾护航的呢?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区的“福沟”和“寿沟”的合称,打开福寿沟古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龟形的赣州古城图上,南北向一个清晰可见的古篆体“寿”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东西向也是一个古篆体“福”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正是因为两条下水道“纵横纡折”,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方得名“福寿沟”。它和宋城墙、古街道和古浮桥并称为赣州古代城市建设中的四大工程。

唐时,因风水宗师杨救贫为当年唐末虔州刺史卢光稠扩城做规划,虽然留下了一大批古老的城市建筑文明,但由于扩城工程浩大,加上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赣州城人民屡屡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了前面的这些弊病,对于刘知州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更加困难了。因此,福寿沟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便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长方形的沟渠,这样更有利于雨水的流通,沟渠由砖石砌垒,宽约90厘米,高约180厘米,沟顶还用了砖石垒盖,既扩大了沟渠的容水量,也使得沟渠的坚固性得以保证,让它能够承受更大的雨水的冲刷力。这些沟渠纵横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分别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也成为古代污水处理水道建设的经典案例之一。其次是将福寿二沟与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园塘、铁盔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让池塘与池塘之间有了连通,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雨水分散到每个池塘中,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也缩短了雨水排放的时间,另一方面不但充分利用了池塘的养鱼功能,同时也利用了池塘中足够富营养的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最后还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