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语文三模(4月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pdfVIP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语文三模(4月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语文三模(4月模拟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计量史学,又称为定量史学或数理史学,是一种运用数学、统计学以及量化理论等工具对历史资料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寻求历史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量史学不仅强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注重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手段来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规

律。计量史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记录、考古发现等。

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分析至关重要。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存储,包括数据的清

洗、分类、编码等,以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再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

进行深入分析。这可能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此

外,根据数量分析的结果,构建各种数据模型,对历史现象与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

现象的发展轨迹和可能的变化趋势。

计量史学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增长、贸易、贫富差距、技术创

新等问题;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犯罪记录来分析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和犯罪率;利用选举数据和新闻报

道来分析政治观点的传播和选民行为,等等。

尽管计量史学为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提高了研究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但它也面临一些挑

战。首先,历史数据往往存在记录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等问题,这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扭曲。其次,过度依

赖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假设进行模型构建,可能忽略文化、心理等复杂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的全面性。此

外,计量史学方法难以捕捉个体体验和偶然事件等微观维度,这使得它在某些历史现象的解释上存在局限

性。

随着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史学的研究维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也将继续推动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催生更多的历史计量数据库和基础设施,为

历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分析工具。

(摘编自百度学术《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删改)

材料二:

《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编校的一本唐诗合集,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余名诗人的48900余首诗

作,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当我们借用大数据对这些作家作品进行检索分析,隐藏在唐诗风韵中的秘

密便一一浮现。

谁是高产诗人?

第1页

白居易、杜甫、李白位列前三名,估计毫无悬念。第四名“无名氏”,也可以理解,毕竟身处诗歌的黄金

时代,肚子里有点墨水的文人都要吟上几句诗,只知作品不知作者也不是怪事。另有两位名为“齐己”和“贯

休”的,对多数人来说都会感到陌生,如果不是大数据把两位的大名亮出来,估计很多读者都不会关注到他

们。齐己、贯休都是僧人,加上处于唐末乱世,二人写了许多诗歌,却并不知名,直到被高科技硬核揪了出

来,但实际知晓两人作品的也是少之又少吧。

哪个字是高频用字?

假如不是大数据分析,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唐诗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字,竟然是“不”字!仔细想来,唐诗

中还真是处处有“不(莫)”,且看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

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个“不”字,可见诗仙的任性与不

羁;一个“不”字,有了否定词,前后内容形成转折顿挫,表达的情感更浓烈。其余的高频词则多是意象:

人、山、风、日、云、春、花……

哪个季节最入诗?

用大数据分析《全唐诗》,发现四个季节依次排序为:春、秋、夏、冬。其中,“春”字出现19806次,

“秋”字出现13946次,远远超过夏2624次和冬1218次。这当然很好理解。首先,春秋两季,景色美不胜

收,每个场景都可入诗入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霜叶红透,秋波浩渺;鸿雁穿过白云,促织长鸣屋

后……如此美景,即使不是诗人,也会触目生情。其次,春秋两季,自然景观变化剧烈,最能引起诗人对生

命、时间的思考。花开花落,叶生叶飞;草长草枯,雁去雁归……敏锐多情的诗人面对这些情景,极易产生

联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式思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考试资料,一手资源,亲自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