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逐水草而居教学课件欢迎来到《逐水草而居》教学课程。本课件专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学生设计,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游牧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探索他们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挑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角度,揭示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希望这次学习之旅能让同学们拓展视野,理解人类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课题引入提出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有些民族不住在固定的房子里,而是不断迁徙的吗?现象引入逐水草而居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存在于世界各地思考启发为什么有些民族选择迁徙生活?环境如何塑造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开始今天的学习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的居住方式为什么会如此多样?有些人在城市高楼中生活,有些人在农村田园中耕种,而还有一些民族,他们的家可以随时拆卸、搬迁,跟随着水源和牧草不断移动。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逐水草而居。
概念解析字面解释逐:追随、跟随水草:水源和牧草而居:并居住读音指导zhúshuǐcǎoérjū注意逐字读作轻声,而字为平声核心含义追随水源和牧草的分布变化而不断迁徙居住的生活方式是游牧民族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逐水草而居这一概念源于古代文献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描述。它生动地表达了游牧民族依赖自然资源分布而调整居住地的特点。这种生活方式不是无规律的漂泊,而是有着深刻的环境适应性智慧,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
词语释义环境因素草原地区气候特点: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均季节性强,水草生长有明显周期温差大,春夏秋冬变化明显生存需求游牧民族面临的挑战:牲畜需要持续的饲草供应人畜都需要稳定的水源草场容量有限,需要轮换利用逐水草而居是草原半干旱地区环境特点决定的生活方式。在这些地区,水源和牧草分布不均且季节性变化明显。当一处的水草被牲畜消耗殆尽或因季节变化而枯萎时,牧民必须带着牲畜转移到新的放牧地,以确保畜群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这种迁徙不是无序的流浪,而是根据多年经验形成的有规律的季节性迁移。
历史溯源1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人类开始驯养牲畜,出现早期畜牧活动2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草原形成完整的游牧文化3铁器时代公元前1000年前后,游牧民族开始在历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4历史时期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崛起,形成独特的草原文明游牧生活方式的产生与人类驯养动物的历史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一些居住在草原地区的人群逐渐发展出以畜牧为主的生产方式。他们发现,在草原环境中,随着牲畜迁徙是最有效的生存策略。这种生活方式适应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使人类能够利用那些不适合农耕的广大区域。
地理分布欧亚大陆草原带从匈牙利平原延伸至蒙古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草原地带,历史上孕育了众多游牧民族非洲草原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带和东非大草原,是马赛人等传统游牧民族的家园中亚高原包括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高海拔草场支持着独特的高原游牧文化中东和西亚从阿拉伯半岛到伊朗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出适应沙漠环境的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半干旱和干旱地带。这些地区通常降雨量不足以支持稳定的农业生产,却能生长足够的草料供牲畜食用。因此,游牧成为了这些地区最适合的生产方式。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也导致了各地游牧方式的多样性。
世界游牧区分布地图欧亚草原非洲草原中亚高原中东地区北美草原从这张世界游牧区分布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要游牧地区的分布。欧亚草原带从东欧的匈牙利平原一直延伸到蒙古和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草原带。非洲的游牧区主要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周围和萨赫勒地带。这些地区通常位于纬度相近的带状区域,气候类型多为半干旱或干旱气候,年降水量通常在200-600毫米之间。
中国草原概况内蒙古草原我国最大的草原区域,蒙古族游牧文化的核心区新疆草原阿尔泰山、天山北坡草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游牧区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上的高寒草甸,藏族游牧文化区甘肃、宁夏草原河西走廊、六盘山区,多民族混居区中国的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1.7%,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是重要的游牧区,孕育了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不同草原区域的自然条件有所差异,形成了多样化的游牧文化特色。由于海拔、降水量和温度的不同,各地区的牧草生长期和畜种搭配也各不相同。
典型案例:蒙古族悠久历史草原文明的杰出代表,成吉思汗时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特色居所蒙古包(蒙古语:勒ger)是适应游牧生活的理想住所畜牧特点以五畜(马、牛、羊、骆驼、山羊)为主,马在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文化瑰宝长调民歌、马头琴音乐、那达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他们世世代代以放牧牛、羊、马等牲畜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