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早期电影管理.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外早期电影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格里菲斯对于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近来愈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从报纸杂志广泛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历史资料,追溯

到1920年代上半期的历史语境,认为对于“萌芽时代”的中国电影,格里菲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

色。由于他的影片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中国人真正接受了电影,并视之为教育工具。格里菲斯不仅被

当作电影艺术的楷模,也是为新兴的电影话语所打造的偶像,与好莱坞文化一起,被融汇到中国自身的

社会改良方案中。本文揭示了《赖婚》、《重见光明》等影片的成功,在启动电影广告、报纸影评等方

面产生了历史性效应。在流通与诠解中,格里菲斯像一个炫目的影像舞台,衍生出本土的电影话语,交

织着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思想潮流,其中文字和文学传统的中介作用,如万花筒般千姿百态。

【关键词】格里菲斯中国电影影响研究形象中介

一、格里菲斯的历史与记忆

在1920年代上半期的中国影坛,格里菲斯(DavidWarkGriffith,1875―1948)可说是光焰万丈。报纸

常用“万人空巷,风靡一时”来形容其影片上映的盛况,甚至说“皆以竞映葛雷非斯之影片为荣耀”,

明明是广告的夸张,却造就了格里菲斯的中国传奇。曾几何时,像在好莱坞一样,他的名字在中国也沉

入遗忘之河,成为历史往迹。正如安德森对于新旧大陆的地名研究所示,集体记忆与民族“想象共同

体”相纠缠,或如福柯所说印刷物中历史记录的“见与不见”,受到社会权力机制的操纵。在20世纪

中国,有关格里菲斯的集体记忆历经沧桑,与“革命”的意识形态相颠簸。在60年代的正统电影史

中,他的名字是同美国影响一起被铲除的。陈立(1910―1988)于1971年出版了《电影》

(DianyingElectricShadow)一书,被英语世界视作有关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作,但他对于格氏在中国

的情况不甚了了,提到那部善意表现华人的影片《残花泪》(BrokenBlossoms)时,不无困惑地说他不

清楚该片是否在中国放映过。(1)

1993年毕克伟(PaulG.Pickowicz)教授发表《情节剧再现与中国“五四”电影传统》一文,论述好莱

坞与“五四”的密切关系,已是打破禁忌之作,石破天惊地提出20年代“鸳鸯蝴蝶派”的电影比“五

四”文学要“现代”得多。(2)该文提及格里菲斯在当时中国的盛况,当然对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

“情节剧”(melodrama),格氏也是主要打造者。在1996年郦苏元、胡菊彬的《中国无声电影》一书

中,这一盛况得到了更为肯定的反映。(3)特别近数年来,随着早期电影记忆不断出土,对于格氏愈

加重视,资料挖掘也越趋细致,但不无遗憾的是,一般所依据的材料不外乎郑君里1936年《现代中国

电影史略》中的一段话。(4)其中对于格里菲斯在华上映的影片开列了一份可观而不全的清单,主要

问题是说《赖婚》(WayDownEast)在1924年春到中国,则弄错了时间。事实上是在1922年5月先在

上海献映,后至天津和北京。虽然只差两年,但格里菲斯在中国走红,恰恰是在这两年。根据《申报》

的电影广告,自1922至1924年间在上海各影院共上映了10部格氏影片,其中最突出的是《赖婚》,

前后映过5次;《重见光明》(TheBirthofaNation)、《欧战风流史》(TheGirlWhoStayedatHome)、

《乱世孤雏》(OrphansoftheStorm)、《孝女沉舟》(TheLoveFlower)各演过两次;《党同伐异》

(Intolerance)是旧片重映;《最大之问题》(TheGreatestQuestion)和《恐怖的一夜》

(AnExcitingNight)各演了三四天;而《残花泪》只映了3天就被因故腰斩了。(5)

如郑君里所说,中国“爱情片”受格里菲斯的影响,这并无疑问,但我觉得格氏对于中国早期电影具有

更为深广的意义。1923年6月《申报》首次刊出格里菲斯的照片,介绍他“为现今美国电影界最著名

之导演家,亦发迹利用电影之鼻祖。当葛雷非斯研究活动电影时,公众以影戏为一种殿末之际余兴,以

是屡排在杂玩歌剧之后”。(6)这一看法至今不变。电影史家对于格氏的作品见仁见智,但对于他使

电影从“余兴”转变为“艺术”这一点上,众口一词。其实电影观念在中国也有这一“转变”过程,格

里菲斯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20年代初中国电影工业兴起及在实践中形成“导演制”,这跟观念上一致认识到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密不可分;而在新兴的电影批评中,格氏的作品成为

文档评论(0)

176****7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