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谈读书【英】培根
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咀嚼()读准给下列字音: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豁()然贯通嚼味同嚼蜡()好好读书()读好书()yíchóuzǎoxiájiéjuéliújièzhìcīhuòjuéjiáohàohǎo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什么内容?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读书有什么目的(益处)?读书可能出现哪几种误区?读书与经验之间有什么关系?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1.读其部分——2.大体涉猎——
3.全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只有部分重要的书不太重要的书课本、重要的书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读书有什么作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论证?
01观点1: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02先举例论证,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03观点2: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04用比喻证明观点。
结构图示论读书A读书的目的B读书的方法C读书的作用目的好处偏向关系读书用书仔细思考多种读法几种结合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老师寄语最后,我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师寄语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晏殊的《蝶恋花》
老师寄语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原意: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老师寄语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意: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不求甚解马南邨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笔名马南邨。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