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动物的成语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有动物的成语故事

1.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有一个门客,他养了一只羊。有一天,羊跑了,他却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结果羊又跑了。孟尝君问他为什么没有修补羊圈,他回答说:“羊已经跑了,修补也没有用了。”孟尝君告诉他:“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意思是说,即使出了问题,只要及时采取措施,还是可以弥补的。

2.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宣王想要画一条蛇,他找来一位画家,画家画了一条蛇,然后又添上了脚。齐宣王问他为什么要添脚,画家回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显得更美了。”齐宣王告诉他:“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意思是说,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

3.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他在田地里耕种,有一天,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了树桩上,死了。农民捡起了兔子,心里想:“如果每天都能捡到兔子,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放弃了耕种,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他再也没有捡到兔子,田地也荒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赖偶然的机会,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4.狐假虎威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大臣,他想要巴结赵王,于是他对赵王说:“大王,我听说有一个狐狸,它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赵王不相信,大臣说:“大王,我可以用我的头来担保。”于是,大臣把头放在了老虎的面前,老虎果然被吓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会利用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实力。

这些成语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还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汉语,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二》。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个渔夫,他在河边钓鱼,突然发现一只蚌和一只鹬在争夺一块肉。蚌用壳夹住了肉,鹬用嘴啄住了肉,双方互不相让。渔夫看到后,悄悄地靠近,一把将肉抢了过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两个对手互相争斗时,往往会有第三方从中获利。因此,我们应该避免无谓的争斗,而是学会合作和妥协。

6.狼狈为奸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官员,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与一个狼狈为奸的人勾结在一起。他们一起做了许多坏事,最终被赵王发现了。赵王将他们抓了起来,并告诉他们:狼狈为奸,终将自食其果。”意思是说,坏人之间互相勾结,最终会遭到报应。

7.蜻蜓点水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有一个门客,他喜欢在池塘边观察蜻蜓。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蜻蜓在水面点了一下,然后飞走了。门客觉得蜻蜓的行为很奇怪,于是他问孟尝君:蜻蜓点水,有什么意义吗?”孟尝君告诉他:蜻蜓点水,是它在寻找食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深意,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8.鸡犬不宁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二》。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官员,他喜欢养鸡养狗。有一天,他的鸡和狗突然变得非常不安,不停地叫唤。官员觉得很奇怪,于是他问周围的人:鸡犬不宁,是怎么回事?”周围的人告诉他:鸡犬不宁,是因为你做了坏事,它们预感到了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我们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成语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还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汉语,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这些故事中的动物们,或聪明机智,或愚蠢可笑,或勇敢无畏,或胆小怯懦,它们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9.狐假虎威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有一个门客,他养了一只狐狸。有一天,狐狸跑到了一只老虎的面前,老虎看到狐狸,非常害怕,于是狐狸就假扮成老虎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会利用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实力。

10.画蛇添足

11.狼来了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有一个门客,他喜欢恶作剧。有一天,他跑到山上,大声喊道: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都跑上山来,结果发现并没有狼。后来,有一天,真的有狼来了,但是村民们却不再相信他,结果狼把羊都吃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会自食其果。

12.鸡飞蛋打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