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消息二则 教学设计.doc

八上1.消息二则 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的结构特点。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感情与立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新闻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两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激扬青春的硝烟岁月。

二、走进课文,探索新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创作背景

经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作好了渡江准备。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文体知识

消息

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结构:消息一般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①要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②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交代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背景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事件:渡过长江。

2.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3.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4.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5.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导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主体结语时间:二十一日

导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

结语

时间:二十一日

人数:大约三十万

事件:渡过长江

我军英勇进军

敌军纷纷溃退

英雄式的战斗

英勇善战

(四)课后作业

1.文中多次使用“英勇”“摧枯拉朽”等词汇,有人认为这是对解放军的客观描述,也有人认为带有主观倾向。结合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如文章4、6),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传递立场。

2.文中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体现新闻的“时效性”。若用短视频、直播报道同一事件,如何平衡时效性与深度?结合现代传播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