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感恩主题报告(中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递感恩,温暖校园》主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班主任、教师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感恩教育”这一永恒而深刻的主题。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如何让感恩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如何让温暖的力量浸润师生心田?我想从以下几个维度与大家分享思考与实践。

一、感恩国家、感党恩

《礼记》有言:“礼者,天地之序也。”仪式感赋予感恩以庄重,让价值观的传递更具穿透力。国旗冉冉升起时,不仅是国家意识的凝聚,更是感恩情怀的升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学校通过每大周升旗仪式,由优秀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负责日常升旗任务,引导学生感恩国家、感恩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重要的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通过拉响防空警报,集体默哀一分钟方式,感恩国家。并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明白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同时,学生们增强了爱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了学习动力,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班级班会:以共情互动深化感恩认知

班会课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开展了“感恩的心—疯娘”主题班会,故事讲述了一位精神异常的女子被收留为“媳妇”,生下儿子小树,却长期受到歧视与虐待。尽管如此,她始终用本能的母爱保护、关心儿子。在小树成长过程中,她一次次被误解、被驱赶,甚至为救儿子出手打人而遭重罚。最终,在一次为儿子摘野桃途中不慎坠崖去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爱。母亲去世后的第100天,小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献给了坟中的母亲。“疯娘”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依然本能而伟大,展现了苦难中最质朴、最深沉的人性光辉。通过感恩班会,疯娘用生命守护孩子,让学生们懂得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让学生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和付出。

三、学校感恩讲座—彩虹人生报告会

雷学峰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和大量真实案例,讲述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的重要性。他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唤醒学生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当下,努力成才。他强调:

?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人生不会精彩。

? 责任是成长的起点,要对父母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坚持与奋斗,才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雷老师用“一个跪下的动作、一封写给父母的信、一段与妈妈的对话”打动无数学生的心灵,唤起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真挚的情感。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与正能量。学生们也深刻体会到父母、老师、社会对自己的无私付出,懂得了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身边每一份爱与支持。

四、教师谈心谈话:以真诚对话点亮感恩之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感恩教育需要“共情”而非“说教”。教师应像《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智者,在倾听中捕捉教育契机。在课间操、食堂排队时进行“碎片化交流”,避免办公室正襟危坐的压迫感,我们学校通过校值、内值和网格值日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这种关心和帮助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不仅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和压力,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从而使他们明白老师的付出和努力。

五、构建感恩教育的立体生态

要让感恩成为校园文化基因,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

1.制度支撑:将感恩教育纳入德育评价体系,设立“温暖使者奖”,表彰践行感恩的师生典型。

2.家校协同:开展“感恩家书”活动,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在奉献中理解“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谛。

同仁们,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而感恩正是让树木相连的根系。当我们的学生学会对一缕阳光感恩,对一声问候珍视,对一次挫折包容,他们便拥有了温暖自己、照亮他人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以泰戈尔的诗句共勉:“生命不是一支蜡烛,而是一盏灯。需要我们不断添油,才能永远明亮。”愿我们共同做感恩教育的“添灯人”,让职教中心的校园永远闪耀温暖的光芒!

谢谢大家!

2025年4月9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