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寿宫简介.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溯源

南昌万寿宫,不仅是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南昌人的城市记忆,是难忘的“铁柱仙踪”。

有江西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万寿宫,伴随着江右商帮的发展演变,万寿宫其实也是江西人通向世界的商业名片。1600多年前,为纪念许真君,江西始建万寿宫。清代的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云:“以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描青万寿宫。”明清时期,大量江西人外迁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走出省外的江西人用建设万寿宫来传递赣商基因的密码,万寿宫与江西商会的合二为一,令今天的万寿宫依然在江西乃至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将赣文化向五湖四海辐射,并渐渐成为江西人文精神的一个符号,成为维系乡情的纽带和象征。

“世界品牌”: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曾有人说,南昌能在全世界打出去的品牌之一就是万寿宫。作为海内外1300多座万寿宫的祖庭,南昌万寿宫地位尊崇,声名远播。

在贵阳石阡县,有一座400多年历史的万寿宫;在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也有一座万寿宫;在今天的滇、川、湘、鄂各地,现存不少万寿宫宫宇和遗迹。像福建人在各地修建天后宫供奉妈祖作为福建会馆一样,江西人所建的万寿宫也成为一道人文景观。万寿宫,就是在外地的江西商人,为了让同地商人聚集起来而修的建筑。万寿宫建造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充分表明万寿宫深深扎根江西乃至中华大地的文化魅力。

南昌有两座万寿宫最有代表性,可谓声名远播。一座位于市中心的翠花街,另一座在新建县。前者叫南昌万寿宫,或称铁柱万寿宫,后者则叫西山万寿宫。豫章十景中的“铁柱仙踪”说的就是铁柱万寿宫。南昌万寿宫始建于晋朝,因纪念许真君而建。许真君,原名许逊。据史料记载,许逊生性聪颖,医病救人,为官清廉,辞官回归南昌县故里后,又组织群众治水救灾,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许逊离世后,许氏家族便在他的修行故居建立了许仙祠,即南昌西山万寿宫的前身,而当地百姓则同时在省城南昌和邻近县乡建起相应的祠庙,当时在江西就建有十多处。随着历史演变,江西人口向湖广云贵川大迁徙,江西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万寿宫,号称“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如今,历经千年时光流转,万寿宫已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它的足迹,可谓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据统计,在江西省内有据可查的万寿宫总数达600多座,省外有700余座。从事赣文化研究的专家黎传绪指出,江西的许逊与山西的关帝、福建的妈祖,是三位极具地方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而万寿宫作为供奉许真君的历史古迹,理应成为赣文化的典型代表。

赣商辉煌:彰显“江右商帮”的深厚实力

说起赣商,首先要谈到江右商帮的由来。江西学者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据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介绍,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形成了中国早期著名商帮之一——江右商帮,并称雄于明清工商业。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得益于有利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地理环境,也得益于明朝的海禁政策和交通格局。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扩张,直接导致了江右商帮的产生和发展。江右商帮的兴起、赣江贸易的繁荣强化并持续了江西当时的辉煌:景德镇瓷器精美绝伦,“瓷都”名扬天下;药都樟树为南方重镇,可谓“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江苏一带曾流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的歌谣;在云南,至今仍传诵着“江西货郎哥,挑担到你家,你家小姑娘,爱针又爱线”的民谣……赣商鼎盛之时,声名雷动中华。按财力和能量排行,仅次于晋商、徽商。据统计,在一定时期内,赣商每年外输粮食达500万石、茶叶500万斤、夏布230万匹、售纸50万两,均居全国之首。

江右商帮既没有出现像徽商那样堪与王侯相比的富商巨贾,又没有像晋商那样经营着网罗全国的票号,亦没有像浙商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但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湖广,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名列中国十大商帮的江右商帮的从业者们也以他们“积极活跃,不避艰险”及重“贾道”、讲诚信的良好声誉开创了数百年的辉煌,并最终确立了赣商在中国商帮史中的重要地位。

会馆文化:万寿宫串起庞大商业网络

非常有趣的是,遍布四方的赣商,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财力,都会不约而同地做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江右商人捐款集资建造的万寿宫,既保留了江西万寿宫建筑风格,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建筑优点相融合。今天人们能看到的各地万寿宫遗迹,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共同的部分。

万寿宫实际上就是江西会馆的代名词,是赣商的标识,赣商的广告,也是赣商财富与实力的象征。自明初以来,在京城以及各省省会几乎都建了万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