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其中可免费阅读3页,需付费168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王崧舟讲《好的故事》: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学之旅
我有幸观看王崧舟老师讲《好的故事》一课,便留意记了下来,也让我对这一课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穿越时光,解读难词密码
《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文中不少词语带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颇具难度。王崧舟老师巧妙地运用新旧匹配的方法,帮助学生跨越这道语言障碍。
课堂上,学生们汇报初读课文时跳过的词语,“伽蓝”“泼剌奔迸”“膝髁”“皱蹙”等一一呈现。面对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词汇,王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用法,随后开启了一场有趣的“词语穿越之旅”。将100年前的词语与现在的常用词对应起来,“石油”对应“煤油”,“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