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害虫刺吸式害虫.ppt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茶树害虫凌飞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刺吸式害虫

概述刺吸式害虫是指口器为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的一些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茶树的芽梢、叶片、枝干、果实或根。这类害虫隶属于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等,主要包括叶蝉类、蜡蝉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蝽类、蓟马类和瘿蚊等。

第二节刺吸式害虫一、叶蝉类二、蚧类三、粉虱类四、卷叶蛾类五、蜡蝉类六、其他刺吸食害虫

一、叶蝉类叶蝉是为害茶树一类重要刺吸式害虫,俗称叶跳虫、浮尘子、响虫等。

小绿叶蝉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Empoascaflasvescensfab.。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1.形态特征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体长约3.5毫米,包括翅长约3.8毫米。全体黄绿色。头顶中部隐约有2个暗绿色斑点,其前方还有2个绿色小圆圈。前翅黄绿色半透明,腹部卑全部鲜绿色。卵香蕉形,孵化前头端出现一对红点。若虫浅黄至黄绿色,共5龄,翅随龄期增大而加长,喜在嫩梢芽叶上爬行。

形态特征

2.发生规律各地年发生代数不一,湖南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全年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10~11月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时晴时雨、雨量不大、气温适宜时最有利其发生。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多栖息在嫩叶背面为害。成虫产卵在嫩梢表皮组织内。

3.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除去大量在嫩梢内的卵粒,恶化成、若虫的食料。(3)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磷、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优乐得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喷布。喷药宜选择发生高峰前,即若虫数量上升时进行。最好间隔7~10天,连喷2~3次。该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宜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法。

二、蚧类蚧类又叫蚧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是茶园中一大类重要害虫,主要隶属于蜡蚧科、盾蚧科、硕蚧科、绵蚧科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蚧类的为害明显加重。

茶长白蚧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1.形态特征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分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形态特征

2.发生规律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3.防治方法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角蜡蚧角蜡蚧雌虫为害症状

1.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厚,灰白色,微带紫红色,体背隆起,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突起,直径5~9毫米,雄虫蜡壳较小,呈放射状。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虫体腹端有圆锥形突起,长约4毫米,雄成虫长约1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l对。卵椭圆形,肉红色。若虫长椭圆形,红褐色。

2.发生规律: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1代,与其他茶区相同,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4月中旬~5月左右产卵,平均每只雌虫可产卵89~5000余粒,具有陆续孕卵陆续产孵的习性。6~8月若虫大量出现,10月雄成虫羽化。

3.防治方法:参照长白蚧的防治方法。

茶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