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VIP

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淄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79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本一:

戏剧欣赏是一种群体活动,这是它跟文学欣赏的重要区别之一。观众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他们有共同的地方,剧场的整合功能会使他们在精神上更加接近。爱看京剧的人,对戏曲程式和中国历史文化一定有较多了解,话剧观众则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坏人,观众总希望他劣迹败露,得到惩处;好人则苦尽甘来,终得善报。各种团圆戏的产生,实在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但这种接近有一定限度,每个观众的人生背景终归是无法抹杀的。戏剧欣赏跟文学欣赏一样具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观众不仅选择剧目,而且选择戏的看点。

每个观众都是带着自己的期待入场看戏的。有时候是心灵的抚慰,有时是情感的宣泄,有时是智慧的启迪,有时不过是对某个演员的偏爱而已。在购票之前,通过广告、评论、传闻等渠道,观众对剧目多少都有些了解。几乎每出戏都包含着文学、表演、舞美、音乐等多种艺术成分,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场,哪一方面都能成为吸引观众的看点。以京剧传统戏《红娘》为例,主人公红娘,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成为那些乐于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成人之美者的代称。这个戏是荀(慧生)派代表剧目,梅兰芳也排演过,但编排有详有略,唱腔身段也有很大差别。荀的风格娇媚俏皮,玲珑活泼;梅的表演妥帖自然,层次分明。有些老戏迷看过梅派《红娘》,还要看荀派的戏,为什么?有新意焉。新意何在?首先是演技和风格情调,编剧倒在其次。如果他们看的戏是荀派嫡传孙毓敏演的,到“听琴引”“佳期颂”“棋盘舞”的精彩关头,他们一定会称绝叫好,满意而归。如果演得跟梅派差不多,或者竟成四不像,他们就会失望,就会“抽签”走人。因为剧情早就了然于心,多少都无所谓了。而青年人看这出戏,多不在乎由谁来演,他们还没修炼到那种层次,能够仔细品味演员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的技术含量和意蕴差别。他们感兴趣的是剧情和人物,所以编剧就显得重要。让这两种人坐在一起,看同一出戏,感受能一样吗?

这就是观众的个体差异。它使观众在看戏时,把注意力和兴奋点投向不同方向,得到不同的欣赏效果。《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1943年首演,轰动了整个战时首都重庆。有人认为,抗战期间演这种爱情戏,意义不大。周恩来看过后,认为这是一出鼓舞人心的好戏,不但几次到场予以支持,而且提出过很好的修改意见。然而,有一天,一个国民党大官也来看戏,自己“对号入座”,认为作家在骂他,遂下令禁演。其实,这个戏的主题是探讨人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只在开头结尾处,借两个叫花子的口,对有钱人表示了一点怨怼。它是人生批判,而不是社会批判。显然,这个特殊观众把戏给看歪了。

见仁见智给戏剧欣赏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经常被误解,二是众口难调,总有一部分观众不满意。戏散了以后,你会听到观众的各种议论,有的说好,有的说坏,即使同一段情节或同一个人物,意见也很难统一。特别是一些具有多义性的现代主义剧目,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如法国作家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从1953年首演以来,曾经在几十个国家上演过无数场,观众多得不计其数。但四个剧中人从何而来,去向何方?戈多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总说“明天就来”?却一直不露面?作品的立意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发表了无数论文,提出过各种解释,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戏被搬上舞台,只能算是完成了全部创作活动的一半,另一半则是由观众在欣赏和接受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也许只有一场,也许绵延了许多世纪。所以,这个“观众”既可以理解为个别的具体的人,又可以理解为无数个体的集合,抽象的人。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是有限的,所有观众的感受和理解积聚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戏。

文本二:

戏剧欣赏属于审美活动,审美需要一定的距离,必要的距离可以使人对欣赏对象保持一种超然心态。这种距离包括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当代有些实验戏剧,想方设法把观众卷入演出,但也只能缩小二者的空间距离,却无法从心理上彻底消除它。当演员把角色的想法说给观众听的时候,他好像突破了艺术和生活的屏障,但观众的感觉是演员在提醒他们:这是戏,别当真。结果,反而扩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这说明,观演双方的空间距离可以拉得很近,但心理距离是无法泯灭的。否则观众就无法领略戏剧的美。

戏剧欣赏是观演间的精神交流,就必然有呼应和共鸣。显然,只有那些真正触及观众灵魂的剧目,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当观众看到鲁妈逼着四凤指天发誓,再不和周家人来往的时候,无论是鲁妈的狠心与决绝,还是四凤的无助和绝望,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它唤醒了许多平民百姓曾经有过的痛苦经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