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参考文献蔡芸,赵铁梅,王睿.中国生物被膜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1016~1019屈常林,高洪,赵宝洪,等.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3):251??254.孔晋亮,陈一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内科.2007,(2)1:102-104黄晴,李美,刘健.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2010,50(5):109-110唐义平,陈平.罗红霉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的临床研究.华西医学.2008,23(4):801-803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内容简介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生物被膜的发现国际上BF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从污水管道中观察到微生物的这一特殊生长状态。美国Costertern教授是BF领域研究的鼻祖,1987年最早撰写关于BF在自然界和人体相关疾病的综述;1999年明确提出了细菌生物被膜的概念,使BF研究跨入一个新时期。我国第一篇BF文献发表于1997年。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的生存方式浮游菌细菌生物被膜(微生物聚集群体的方式)大多数细菌的生存方式是以生物膜为主、浮游状态为辅的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示意图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生物被膜的概念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BBF,BF)系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粘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及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细菌生物被膜包括:核质、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菌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等细菌辅助结构多糖基质(如藻酸盐)、纤维蛋白及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第8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菌生物被膜的特点B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而特有的生命现象,是由多细菌组成的膜状结构,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只要条件允许,任何细菌都可形成生物被膜,只是有些细菌更容易形成生物被膜,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第9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我国生物被膜研究涉及菌种分析(1997~2007年)

蔡芸,赵铁梅,王睿.中国生物被膜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1016~1019第10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心脏外科生物材料植入术合并感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处有细菌定植并反复发生感染大静脉导管,伤口引流管,人工关节置入等相关感染慢性生物被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囊性纤维化(CF)支气管扩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感染性肾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第1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物被膜造成感染的特点

(1)静止期和发作期的相互转化,病程慢性迁延;临床上细菌生物被膜可形成于各种生物置入材料表面及体内黏膜表面,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是造成临床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抗菌药物治疗起初可能有效,但以后治疗常常失败;(3)致病菌主要来自皮肤和周围环境,其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等。屈常林,高洪,赵宝洪,等.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3):251-254.第1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治1祛除诱因2生物医学材料的改进孔晋亮,陈一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内科.2007,(21):102-104黄晴,李美,刘健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2010,50(5):109-110第1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治3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药物治疗(1)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菌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