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pdf

2017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

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B.C.D.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21: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

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

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A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

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A正确;

第1页|共17页

B、B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

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正确;

C、C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

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

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的细胞分

裂图是否正确,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分)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

2

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2

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2

32

C.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

2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2

【考点】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7:教材经典实验;522:遗传物质的探索.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

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

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532

3、T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S或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

2

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

2

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

第2页|共17页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

文档评论(0)

janus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