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悲伤辅导资料.ppt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悲伤辅导南华大学生死学系何长珠教授

目次一.儿童期的定义二.悲伤的内涵与型式1.何谓失落2.悲伤的定义3.悲伤的反应

目次三.儿童的悲伤1.儿童的死亡概念2.各死亡概念所使用的问题3.以年龄区分的死亡概念之认知发展4.儿童失落类型5.儿童悲伤反应6.儿童悲伤与哀悼的能力7.儿童独特的悲伤反应8.影响儿童悲伤结果的变项9.成人与儿童悲伤任务的比较10.丧恸儿童的心理任务(早期、中期、晚期)

目次四.儿童悲伤辅导策略1.儿童悲伤辅导策略2.儿童悲伤辅导技巧

儿童期的定义

儿童期的定义牛津英文字典(SimpsonWeiner,1989)自中世纪起即用儿童(child,古英文cild)一字形容人类父母的后代,亦指未出世或新生人类,更原始的意思是母亲子宫内的果实。儿童期通常只小于青春期的个体。儿童期的定义:从出生到青春期或青少年开始时的生命周期。根据Erikson的人格发展儿童的分期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儿童期、学龄儿童期。

悲伤的内涵与型式

何谓「失落」?一个人原来已有的东西被剥夺了(如:失去朋友)。无法保住或获得我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如:被抢劫而造成的损失)。在物质方面或过程中有所减损(如:丧失某种能力)。受到破坏或毁损(如:因战争而造成的失落)。非常个人化的认定。生命中从过去到现在无法表达出意义的失落。

悲伤的定义悲伤是个人在独特地经历任何一种关系的失落后,所产生的自然情绪及感觉的正常过程。悲伤是正常的悲伤是自然的悲伤是一种过程悲伤是表达情绪的时期每一次的悲伤都是独特的经历任何失落都能造成悲伤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单纯的悲伤反应(Worden,1991;李开敏译,2004)感觉:悲哀、愤怒、愧疚感与自责、焦虑、孤独感、疲倦、无助感、惊吓、渴念、解脱感、放松及麻木。生理感官与知觉:胃部空虚、胸部紧迫、喉咙发紧、对声音敏感、一种人格解组的感觉(我走在街上,可是没有一件事看起来是真实的,包括我自己在内)、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肌肉软弱无力、缺乏精力及口干。认知:有困惑、沈迷于对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及幻觉。行为:有失眠、食欲障碍、心不在焉的行为、社会退缩行为、梦到失去的亲人、避免提起失去的亲人、寻求与呼唤、叹气、坐立不安,过动、哭泣、旧地重游及随身携带遗物、珍藏遗物。悲伤的反应

悲伤的反应(陈琴富译,1999)延长忧郁和沮丧的时间。暗示有关自杀的倾向或新增的恐惧感。轻忽健康。对亲人已死的事实过渡退缩或持续抗拒等。(二)复杂性悲伤反应Longaker列出复杂性悲伤的征兆

儿童的悲伤

儿童的死亡概念普遍性:指所有生物必死的事实。包含三个面向—概括性、不可避免(死亡无可避免的事实)及不可预测(任何特定个体死亡的时间是无法预先得知的)。不可逆:一旦身体死亡及无法复活。包括过程不可逆(从活到死之状态过程不可逆转的事实)和状态不可逆(死亡进行的状态一旦完成时,便是一个永久不变的事实)。SPeece与Brent(1996)研究中归纳出死亡概念有五个要素:

儿童的死亡概念无机能:一旦生物死亡,其所有活着的生理身体的生活能力都终止,特指生理身体方面的死亡。添加标题非肉体延续性:生理身体死亡后,个人延续存在的某种形式,被许多人称为「对来生的信念」。添加标题原因性:导致个体死亡可能的内外在原因抽象与真实了解。添加标题其他要素:死亡有灵论、安丧、腐化、对死亡的态度、童话中的死亡主题。添加标题

儿童的死亡概念Kane以不同年龄层的儿童,对死亡认知内涵概念归纳九项:真实感(Realization)分离感(Separation)不可移动(Immobility)原因性(Causality)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无机能性(Dysfuncionality)普遍性(Universality)无感觉(Insensitivity)外貌(Apperance)

各死亡概念所使用的问题普遍性:「每个人迟早都会死吗?」、「有一天你会死吗?」、「儿童会死吗?」、「人匙么时候会死?」、「我能做什么让我不会死吗?」不可逆:「死了的人能再活过来吗?」、「你死后会发生什么事?」、「你死后能复生吗?」、「如果我给已死亡的人一些药物,他能再活过来吗?」、「我朋友的父母会停留在死亡状态多久?」

调查各死亡概念所使用的问题非肉体延续性:「死后会发生什么事?」原因性:「人为什么会死亡?」、「你会如何死?」、「人会因为使坏而死掉吗?」无机能:「死人还听的见吗?」、「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有任何事是人死后可以做的吗?」、「人们死后会有什么不同?」

以年龄区分的死亡概念之认知发展Nag

文档评论(0)

135****6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