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7 评析评述型材料解析题 专项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VIP

题型07 评析评述型材料解析题 专项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型07评析评述型材料解析题

1.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如表: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

——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契丹耶律家族

材料一??耶律家族婚姻情况(部分)

世代

人物

所娶妻妾

族属

耶律倍(899—937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朝东丹王

萧氏

契丹

萧氏

契丹

大氏

渤海

高氏

似为渤海

夏氏

耶律履(1131—1191年),耶律倍之七世孙,金朝尚书右丞

萧氏

契丹

郭氏

汉?

杨氏

汉?

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履之子,元朝中书令

梁氏

汉?

苏氏

汉?

阿钵国夫人

不明

耶律铸(1221—???????1285年),耶律楚材之子,中书左丞相

李氏

粘合氏

女真

奇渥温真氏

蒙古

也里可温真氏

色目

——整理自王善军《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

材料二?(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

(1)指出材料一中耶律家族几代人通婚族属的变化,并揭示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评述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的乡亭制度向两宋的保甲制度转变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秦汉时期的“三老”是官派乡官,多由地方贤达人士充任。汉文帝曾有三老“各率其意以道民”的诏令,乡官甚至可以通过察举制度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待到隋唐时期,优秀士人不再愿意委身乡村的琐屑工作。至两宋改制,背靠政权的保甲长在乡村的影响力不及拥有功名的士绅与基于血亲伦理的族长。保甲建制近似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其管理者近乎沦为县级官员驱使的差役,同时还要侍奉地方士绅,“士民”常不愿充任。

?????????????——摘编自潘建雷等《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

材料二?1938年8月,国防最高委员会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决议通过了《县各级组织纲要》,保甲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定十户,十甲为保,执行管、教、养、卫任务。“管”就是清查户口,联保连坐;“教”除文化教育、抗日教育外,主要进行党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养”是通过整理财政规定地价、土地陈报等,开辟财源;“卫”主要是训练壮丁以靖地方,防止共产党势力渗入。“管、教、养、卫”四者中,“管”是根本精神所在。保甲长的主要职责是征兵、征工、征粮、征款,也获得了滥用职权和从中揩油的大好机会。

????????——摘编自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八卷)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两宋的保甲制度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并分析这一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民政府实施的保甲制度。

(3)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基本特征。

4.【经济变革】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白雪clev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