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处方用药,对炮制品的药物名称交待不清不写明炮制要求,会造成错配错发。如:蒲黄有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地黄有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地黄炭;艾叶有生艾叶、炒艾叶、艾叶炭等等。它们的功效和用法皆有别,故更应交待清楚。处方中药名称交代不清***处方时图简便省事随意简化、任意缩写药名将药名简化:如金银花→双花,番泻叶→泻叶,薏苡仁→苡仁,鸡内金→内金,穿山甲→山甲,山茱萸→枣皮,蒲公英→公英,马兜铃→兜铃等。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将数味药合写:如将山楂、麦芽、神曲→三仙,朱苓、茯苓→朱茯苓,黄连、黄芩、黄柏→三黄,独活、羌活→二活等。***中药别名的出现历史悠久一定历史时期,中药正名与别名不是绝对的如:“山药”别名“薯预”,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署,于是将“薯药”改为“山药一种中药多种别名,一种别名多种中药的现象中药别名繁多***①影响着中医药学的传承,不利于广大患者寻医问药,进而影响到准确有效的用药。②极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对中药文献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当前,做为中药的标准和法律性依据的《药典》没有对中药别名进行收载。***1)命名应遵循通用性、科学性、简明性、专一性、临床实践性的原则。2)保证一味中药只允许有一个正名。3)在统一正名时,尽量在原有正名及异名中选取,避免再另取新名。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的取名原则—总则***4)如某药材长期以来有一个习惯的药材名称而且明确专指某种植物时,此时其药材名不必以原植物名来命名,则沿用原药名不变,如板蓝根通常就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部而言,而不必称“菘蓝根”。总则***1)如为《药典》收载的药物名称,基本上以《药典》为准。如:“白鲜皮”不用“白藓皮”“萹蓄”不用“扁蓄”“矮地茶”不用“平地木”等。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的取名原则—分则***2)中药材名称的选取也最好能反映该药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是反映药材性状的、药材形态的、药材生长环境的、药材气味的等等。分则***3)同物异名品复杂的药材,传统正名一时尚无定论者,中药的命名尽可能与原动、植物名(药材基原名)相一致。分则***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其他相关问题名称规范化的取名原则主要问题→处理方法***常用中药约2/3有2-----10个名;习惯将具有独立的药性及功效的中草药收列为“一味药”,并给予一个药名。同物异名,即同一中药材具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同名异物,即一个名称被同时用来代表几种不同植物来源的药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问题***原因:不同年代本草记载(即历史变迁)的不同各地(即产地不同)对同一药材的称谓不同商品规格加工炮制方法等同物异名***如:《中药药名辞典》:人参有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等古名;产地不同又称为辽参、吉林参、高丽参、朝鲜参等;加工方法不同有生晒参、糖参、红参、白参等名;根据野生和栽培的不同分别称为野参和园参同物异名***关键在于制定标准统一药名如:对于因历史的变迁和产地的不同造成的同物异名,尽量选取一种最为习用,又最有代表性的名称为正名,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除非本草研究外,应不再使用古名、产地名,也绝不要将古名、产地名来作为它的正名。同物异名—如何解决?***1)多基原下的一个名称→数种中药(品种不同的中药列于同一中药名下)如:2019年版《药典》“黄连”,指的是三种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根茎。同名异物***如:《中药大辞典》“五加皮”植物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部分地区使用的白芳、乔木五加、蜀五加的根皮以及红毛五加的茎皮,不仅取自九个不同品种的植物,而且药用部分也不尽相同。同名异物***为什么?具有某些共同性,临床实践证明来源于不同基原的这些药材都具有相同或基本接近的功效,故临床使用中可不区分具体品种和来源,作为同一药味使用。同名异物***优点:扩大药源、满足制药工业需要、保障临床用药的需求;缺点:不易于发现各个品种的中药可能存在的功用上的差别或特点,不利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同名异物***2)基原不统一问题(两个或多个来源→两个或多个名称)当一种中药的基原具有两个或多个来源时,有时定为一个中药的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