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市溧水区公开招考14名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2025年南京市溧水区公开招考14名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南京市溧水区公开招考14名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吴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哪里,多年以来一直是学者与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古籍文献对此有所________,但是多________,有的虽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论证,浮光掠影

??B:涉及,穿凿附会

??C:记载,语焉不详

??D:描述,轻描淡写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表示“古籍文献”的作用,“涉及”、“记载”、“描述”用在此处均可,“论证”并非古籍文献的作用,排除A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虽言之凿凿”可知,前后语义相反,空格处应填入与言之凿凿语义相反的词,“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其反义则表示不确定、不具体的意思。C项,“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具体,不确定,符合语境,应选。

B项,“穿凿附会”指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对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不加重视,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

2、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有婉婉流转的________;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绿意勃勃的________;星星没有月亮的皎洁明亮,却有熠熠生辉的________;世间万物,各有千秋,不必慨叹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风景这边独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韵??柔韧??闪烁

??B:神态??坚韧??闪耀

??C:风韵??灵活??闪动

??D:韵致??柔软??光辉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第一空,形容“江河”的特点,且与“婉婉流转”搭配。A项“气韵”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也可指人的神采气度,放在这里将江河拟人化,形容婉婉流转的气度,保留;B项“神态”,形容人的形态和神色,这里主要体现的不是江河具体的形态神色,排除;C项“风韵”指女性优美的姿态神情或风度、韵致,符合文意,保留;D项“韵致”,指的是风采神韵,用在这里可以形容江河的气韵,保留。

第二空,形容“小草”的特点,且与“绿意勃勃”搭配,体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A项“柔韧”即柔软而坚韧,与“绿意勃勃”对应恰当,符合语境,当选;C项“灵活”指善于应变、不拘泥、D项“柔软”指的是软和,不坚硬,二者均无法体现小草“绿意勃勃”的旺盛生命力,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形容星星“熠熠生辉的闪烁”,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风景这边独好》

?

3、史学研究非常强调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要求依据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做研究,只有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转用第二三手的资料。在当代史研究中,一般性史料________,关键性史料又寥如星辰,还存在着大量的经过某种政治性处理的史料。辨识史料真伪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不但以讹传讹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出自官方校勘的权威版本也未尽可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屈指可数

??B:寥寥无几

??C:浩如烟海

??D:不可胜数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后文“关键性史料又廖如星辰”可知,一般性史料数量多。C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十分丰富,符合语境,当选。

A项“屈指可数”、B项“寥寥无几”都是形容数量稀少,与文意相反,排除;D项“不可胜数”形容数量非常多,很难计算,与“史料”搭配不合适,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磨洗与重构——当代史治史刍议》

?

4、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文中“伟大与渺小”各指什么?

??A:“伟大”是指黄州赤壁,“渺小”是指江面小船

?

??B:“伟大”是指苏东坡,“渺小”是指游客

?

??C:“伟大”是指自然的生命,“渺小”是指自己的精神力量

?

??D:“伟大”是指长江的气势,“渺小”是指在巨大的长江漂泊的人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定位原文,“伟大与渺小”出现在文段第一句中。分析“伟大与渺小”的上下文语境。文段中说“一俯一仰之间”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则这“一俯一仰”间看到的就是“伟大与渺小”对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01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侯区米阳米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10107MAC8LM2H2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