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5117-2025 数字乡村建设导则.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00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5117—2025

数字乡村建设导则

Guidefortheconstructionofdigitalcountryside

2025-04-16发布 2025-05-16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 版

DB

DB32/T5117—2025

DB

DB32/T5117—2025

目 次

前言 Ⅲ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总则 2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2

数据与平台 2

智慧农业 3

数字富民产业 4

数字治理 5

数字惠民服务 5

智慧美丽乡村 6

运营模式 7

运营管理 7

附录A(资料性)数字乡村建设平台框架图 9

附录B(资料性)建设运营模式的选择 10

参考文献 1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联通

(江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晓村、吴昊、郑重、徐成杰、毛学伟、李辉、李岚、张燕琴、周斌、刘浏、陈昕、夏智武、张明、肖伟、马飘、霍天芃、周文杰、杨璐瑶、张潇、张献允。

DB

DB32/T5117—2025

PAGE

PAGE11

DB

DB32/T5117—2025

PAGE

PAGE10

数字乡村建设导则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数据与平台、智慧农业、数字富民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美丽乡村以及运营模式和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江苏省县域数字乡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529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35873 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与质量控制规范

GB/T38354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GB/T39044 政务服务平台接入规范

CH/T6005 古建筑测绘规范

GY/T32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

GY/T387 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JR/T0157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支付服务点技术规范

NB/T42058 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NY/T1782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3180 土壤墒情监测数据采集规范

QX/T326 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指南

YD/T3057 联网社区文化生活服务系统 技术框架

DB32/T3247 司法所建设导则

DB32/T3898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数字乡村 digitalcountryside

广泛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以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为内生动力,建成产业多元兴旺、服务共享便捷、治理高效有

力的数字化乡村社会发展新形态。

总则

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原则为: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乡融合、协同共享,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政企合作、多方共建,以人为本、增强动力。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1 实现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全覆盖,城乡“同网同速”。持续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广播电视覆盖网络,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5G网络深度覆盖。规模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设施。

2 对乡村水利、公路、电力等设施进行下列数字化改造。

建立水利数据采集体系,开展水位、雨量、流量、工情等监测监控,实现水文、水资源、重要水利工程的网格化监测。实现大中型灌区和农村生态河道的动态监测与感知,智能化改造农村地区中小型水利设施,完善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体系。结合小水电绿色改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