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最全).doc

2021年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最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年智能汽车行业研究

报告

一、产业变革叠加消费升级,智能座舱、ADAS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变化

当前,车企正在应用的第一类E/E架构,采用分布式设计,分为模块化和集成化两个阶段:

模块化阶段,汽车的每个功能拥有独立ECU,现在大多数汽车处于该阶段;

集成化阶段,车辆的设计开始进行功能集成,进而带来ECU的被集成。

今后,车企将采用第二类E/E架构,采用(跨)域集中式设计,分为集中化和域融合两个阶段,如大众由搭载来自200个不同供应商的70个ECU“减少到三台中央车载电脑”来减少整车软件的复杂性:

集中化阶段,指开始出现了域中心控制器;

域融合阶段,对应地开始出现跨域中心控制器。特斯拉Model3正是域融合阶段的代表车型。

未来,E/E架构将发展为第三类架构,即车辆集中E/E架构,分为车载电脑和车-云计算:

车载电脑阶段,采用的是车载电脑和区域导向架构;

车-云计算阶段,车辆功能在云端。

计算集中化后的优势:

1)硬件架构升级:a.减少内部算力的冗余,避免ECU数量膨胀,减少设计算力总需求;b.传统分布式架构难以实现实时交互,集中式

架构可以统一交互,并实现整车功能协同;c.集中式架构后,线束缩短,整车质量减轻。

2)软件架构升级:a.分布式架构软硬一体,整车企业并没有权限去维护和更新ECU,因此无法通过后续OTA更新解决问题。变成集中式架构后,软硬解耦,可以通过系统升级(OTA)持续地改进车辆功能,软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4S店的功能,可以持续地为提供车辆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b.整体形成感知层后,采集的数据信息可共用。软硬解耦后,可实现多个应用共用一套硬件装置,有效减少硬件数量。

3)通信架构升级:采用高速以太网取代CAN总线,为未来汽车添加更多车联网、ADAS功能提供支撑。

车内电子架构会划分为5个域: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车身域、底盘域、动力域。

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为汽车未来核心。

智能座舱:多屏化及智能交互

多屏化:多屏化具体表现为车载中控屏向高清大屏发展,机械式仪表盘、后视镜向高清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发展,新的显示方案如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显示(AR-HUD)也开始在座舱中普及。

智能交互:主要是通过融合“视觉”、“语音”等感知数据,用软件来实现与车辆智能互动、监控驾驶员行为等功能。

智能座舱发展情况: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系统整合

当前智能座舱仍处于发展初期,即电子座舱阶段,更多的是电子

信息系统整合成“电子座舱域”;从第二阶段开始,软件真正体现智能座舱的功能,更多助理式功能不断添加;第三、第四阶段主要是自动驾驶普及后,智能座舱开始演变成个人的第三生活空间。

根据伟世通预测,2020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全球市场规模约为447亿美元,其中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市场预计216亿美元,占比

48.32%;其次为仪表盘高达97亿美元,占比21.70%。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超738亿美元,2019-2025年CARG为10.43%。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

2020年中国ADAS市场(L0+L1+L2)容量高达1809亿元,预计

2025年将超三千亿元。2020年中国ADAS市场高达1809.42亿元,L1级产品合计645.48亿元,L2级产品合计220.39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3185.98亿元、1427.35亿元和539.56亿元,CAGR分别为11.76%、14.95%和23.12%。众多产品中,自动泊车入位、巡航系统、主动刹车复合增长率最高,分别为35.49%、21.46%、20.86%。

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ADAS功能在我国乘用车中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不到20%提高至70%以上。

自动泊车目前车型渗透率较低,未来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统计,3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远不足20%,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50%左右的渗透率。

二、芯片:智能汽车发展奠基石,座舱看高通,自动驾驶英伟达领先

半导体、能源革命驱动的此轮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半导体格局反应产业链格局。

座舱芯片:高通算力高、集成度特斯拉高、性价比高,份额提升明显。

自动驾驶芯片:

封闭生态战胜开放生态

L3+:英伟达高通华为

L3以下:Mobileye市占率最高,但黑盒子交付模式越来越不受车厂喜欢,未来开放模式将更受大家欢迎;

地平线、黑芝麻等

文档评论(0)

177****52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