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最全).doc

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最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研究

报告

报告摘要:

一、啤酒:成本上涨是直接提价主因

啤酒毛利率较低,原料、包材成本占比较高。啤酒价格相对较低,毛利率低于其他酒精饮品,国内头部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啤酒生产的直接成本以包材和原材料为主,包材包括纸箱(瓦楞纸)、铝质易拉罐、玻璃瓶等用于包装和运输啤酒,原材料包括大麦、大米、啤酒花、酵母等用于酿造啤酒。以青岛啤酒曾披露的数据为例,包材在直接成本中占比达49%,原材料占比达24%,合计占比超过70%。这导致啤酒终端价格受上游原料包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复盘主要啤酒品牌历史提价情况,成本上升起主要推动作用。

2000年以来,啤酒行业主要经历了三轮行业性的直接提价,主要都是由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涨驱动的。

第一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07-2008年,主因是原料价格上涨。2007年澳大利亚产区受灾,大麦产量锐减导致全球大麦价格飙涨,大麦进口价由每吨170多美元涨到450-500美元。同期国内甘肃地区麦芽生产企业的大麦收购价从2000元/吨上升至3500元/吨,其他原料如啤酒花由3万/吨涨至9万元/吨,辅料大米每吨也上涨数百元。

第二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11-2012年,主因是原材料、运输、人力成本上涨。因美元贬值,世界主要产麦区价格上涨,同时国际航运价格及燃油上涨,导致原材料及运输成本高企。同期人力成本也有所上升。

第三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17-2018年,主因是原料、包材成本上涨。2017年,由于澳大利亚和欧盟大麦减产,进口大麦价格不断上涨。环保政策影响下,瓦楞纸、玻璃价格亦有较大幅度增长。

成本大幅上升是啤酒企业直接提价的主因,提价动作总体较谨慎。复盘行业以及主要酒企的历史提价情况看,成本推动的行业性提价在时间点上较为一致,幅度多在5%-10%,主要原因通常是原料、包材成本的大幅上涨。直接提价主要体现为针对优势市场、优势产品的局部提价。啤酒薄利多销的快消品特征较为明显,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偏弱。从历史情况看,主要酒企倾向于在具备份额优势的区域市场进行提价或针对优势产品进行局部提价,提价策略受竞争格局影响较为明显。我们认为,主要酒企为应对本轮成本上涨,仍存在直接提价的可能,形式将主要体现为小范围提价、局部顺价等。

二、乳制品:奶价上涨+竞争缓和,促多形式提价

2009、2013、2019年奶价上涨,本轮周期或延续至2022年。2008年以来,国内原奶价格曾出现两轮上涨周期,分别发生在2008-2009年和2013-2014年。2019年至今,原奶需求高单-双位数增长,20年爆发疫情,白奶类产品需求激增,加剧了结构性供小于求,奶价由温和上涨转为急速上涨。结合供需平衡测算、上游竞争格局分析、动因分析,我们判断,本轮原奶价格上涨周期将延续至2022年。

原奶价格上涨,或将多方式提价。乳制品行业创新较快,主要以结构升级消化成本上涨,但当奶价过快上涨时,龙头亦会直接提价。

2020年12月开始,龙头乳企启动提价,复盘2012-2020年,上一次直接提价周期为2013年,相似之处在于1)原奶价格急速上涨;2)终端需求良好;3)竞争态势趋缓。不同之处在于1)奶价上涨驱动因素;2)需求结构;3)竞争格局。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判断,1)21年仍存在提价可能,2)总体幅度将弱于上一轮,3)形式将以直接提价+买赠收缩+产品结构升级。

三、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提价驱动吨价提升

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仍将持续。随着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升级趋势越演越烈,叠加中老龄人口占比的边际提升,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品质及健康属性愈加重视。参考日本酱油的升级之路,我们分析认为中国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乃大势所趋。

受成本上涨推动,直接提价驱动吨价上行。由于当前调味品市场各大参与者仍处于相互制衡的竞争状态,大多情况下只有在原材料价格显著上行压缩盈利空间时,提价这一工具才会被动用。回首过去,为了对冲大豆、白砂糖及包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主要调味品厂商已经形成4年左右的提价周期。当前大豆/豆粕/白糖等原材料价格上行带来的成本压力已在海天/中炬等酱油龙头报表端有所体现,同时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已经进入上行周期且距离上一轮调味品提价周期已逾3年,我们判断未来直接提价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力之一。

成本压力下,中小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调味品龙头市占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迫

文档评论(0)

177****52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