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FB军队文职新闻学七讲:民国著名报人+共产党早期报刊.pdfVIP

2025FB军队文职新闻学七讲:民国著名报人+共产党早期报刊.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攻坚7-民国著名记者+中国共产党初期

办报活动

第四章中外新闻史

第一节民国时期著名记者和学者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批以采写新闻出名的新闻记者在新闻竞争中应运而生。

一、黄远生

(一)生平及新闻思想

民国初期著名的记者,被称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

之称。

第一,在新闻业务上,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

新闻通讯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

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

第二,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走,耳能听,

手能写。

第三,在政治上,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的,31岁时在旧金山被刺杀。创办和主编《少年中

国》周刊,编辑过《庸言》杂志,担任《时报》《申报》等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

(二)远生通讯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者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是“报界奇才”。他以擅长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

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新闻通讯有以下特色:

1.题材重大,记载详实。他阅历丰富,对民初政坛十分熟悉,因而他能采访到许多人采访

不到的重大新闻和内幕新闻。他对当时政坛风云作了真实而详尽的记录,既是新闻,又

是信史。

2.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作为一名正直的新闻记者,黄远生用他那如椽之笔,对袁世凯的

黑暗统治和官僚政客痛加针砭。

3.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形,嬉笑怒骂,涉笔成

趣,鞭辟入里。

4.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黄远生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重时效性。

5.语言通俗生动。他能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贴切的经喻表现出来。

(三)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1.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1

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

确、客观、系统;

3.记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四能说”,即新闻记者要“脑筋有想,腿脚能

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4.(四)黄远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5.开创了“通讯”这种新闻文体。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6.提出新闻记者“四能说”。该理论对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和标准,至今仍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7.著《远生遗著》的出版,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

二、邵飘萍

(一)人物简介

民国初期新闻记者,是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

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

讯。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写时评。为了改变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我国

之政闻的状况,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新闻采

访报道活动。

他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

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根据他的讲义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

闻采访学专著。1926年遇害。

(二)新闻活动

1912年,邵飘萍应杭州《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之聘任该报主笔,从此正式投身新闻界。

1913年因发表反袁言论被捕。获释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政法学校,并与人创立“东京通讯

社”。1915年回国,应邀为上海《申报》《时报》《时事新报》撰写时事短评。

1916年,他受聘为《申报》驻京特别通信记者。两年时间里,共写通讯251篇。他的专电

与通讯,以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引起国人强烈的反响。邵飘萍也因此饮誉新闻界,成为继黄

远生之后的一代名记者。到京后,邵飘萍创办了当时最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创办《京报》,自任社长,兼做记者。

1919年《京报》被军阀查封,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其间,被大阪《朝日新闻》社聘为顾

问。后重返北京,复刊《京报》。邵飘萍在新闻教育与研究方面也很有造诣。1918年他与

蔡元培、徐宝璜共创“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2

1923、1924年相继受聘于北京

文档评论(0)

暖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8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