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目
录;第一节概述;中药复方
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由多味中药按君、臣、佐、使的分工合作原则配伍成的“有制之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采用整方研究策略,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阐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还是采用拆方策略,从事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定要结合经典名方的主治。;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
1.中药药效物质的辨识和筛选技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与中医药整体观及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不甚吻合。
2.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没有重视中药有效成分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吸收、分布、代谢、靶向等)。
3.中药成分复杂,现有的生物学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弊端,很难真正阐释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技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技术
随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单味中药的性状,而是拓展至体内外分子水平的生物样本,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多种现代化技术(如现代色谱技术、药效评价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技术等)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些现代化先进技术正逐渐被引用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来。新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灵敏等优势,将提高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一、液质联用技术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分析手段之一。
液质联用技术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鉴别能力相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对于中药分析领域,液质联用技术以高效快速、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单、用量少的优势,在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结构鉴定和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中药分析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有效地降低了分析工作的难???,提高了工作效率。;二、药效评价研究技术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生化、生理效应、机制以及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
目的是确定药物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的药效;确定药物的作用强度;阐明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发现预期用于临床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订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方案,根据药物的功能主治,以动物或其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为对象,选用或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初步证实药物是否有效,明确药效的强度、范围、特点。;中药复方药效学实验研究大致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大类型。
离体实验可以在离体的动物器官组织、细胞水平进行实验研究,具有动物需要量少、用药量少、研究周期短可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干扰因素等特点。
在体实验是使用正常动物或人工复制成疾病模型的动物进行药物有效性实验的研究手段,此方法保持了机体的完整性,也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了正常联系,可以系统地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反映其作用特点。;三、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
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及其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与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生物学活性相对应,药代动力学侧重于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处置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药效作用强度。
中药药代动力学对于揭示其在体内药效作用与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中药开发的深入研究。;通过多个单体成分同时定量来表征中药及其复方的药动学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较之单个成分的药动学测定更合理。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是由多组分构成的有序整体,不同的结构比例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ADME过程,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也会发生变化。
中药多组分整合PK新概念,采用新整合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研究中药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根据AUC这一反映药物体内暴露的PK参数自定义各成分血药浓度的权重系数(W),进而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多组分整合,从整合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整合PK参数而最大限度地表征中药整体PK行为。;四、生物色谱技术
定义:在活性追踪基础上发展的生物色谱,采用生物受体结合在色谱柱上,根据具有生物活性的固定相能特异性地结合与人类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一特点,在线追踪药效成分。
这种方法发现方剂不同成分与不同活性受体结合,从而证明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特征;此外,能够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配合物的组分,形成差异的指纹图谱来筛选活性成分。;五、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技术
定义:基于“锁钥原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在已经构建好的待筛选化合物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中搜寻与靶标位点具有潜在相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绪论.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源合成途径.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苯丙素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黄酮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醌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其他成分.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鞣质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三萜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生物碱类化合物.pptx
- 中药化学(第3版)PPT课件 糖类与苷类化合物.pptx
- 2025年2-甲基喹啉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卷及答案.docx
-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实用】.docx
-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5年国际关系专业考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凹版印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国际金融专业入学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2-甲基四氢呋喃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趋势预测报告.docx
-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重点班】.docx
-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100道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最近下载
- 服饰配件设计 服装基础设计 刘凯.ppt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课件.pptx VIP
- 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解读.ppt VIP
- (二模)2025届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利用柏琴(Perkin)反应制备肉桂酸实验报告总结.docx VIP
- (二模)2025届广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光伏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doc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轴套设计).docx VIP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