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维修(打牮、拨正)工程施工方案 .docx

古建筑木结构维修(打牮、拨正)工程施工方案 .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建筑木结构维修(打牮、拨正)

工程施工方案

一、打牮拨正、拨正准备

打牮拨正前,应仔细测量木构件歪闪、倾斜的情况,并作固定测量装置以检查打牮拨正作业的效果,测量装置要与打牮拨正的构件分离,不随构件的移动而变化,并在打牮拨正前记录好数据。

对木构件打牮拨正前,应熟悉构件的连接情况及受力状况,并检查构件的完好度,制定木构件打牮拨正的具体措施和施工方法。

在打牮拨正前完成搭建维护采用满堂支架,以千斤顶(50t)支撑每个柱子(98根柱)使用每个千斤顶,使用周期平均约一个月。整个建筑群范围内建筑面积632㎡均需搭设满堂支架,高度比本工程最高点(7.32m)高2.5m,即7.32+2.5=9.82m;需墩接木柱约30个(不包括施工图中的墩接数量),平均直径240,平均高度1m。

二、打牮拨正施工顺序

清理屋面→拆除脊、小青瓦→拆开椽子、望板→拆除柱、梁榫头部位木梢→将檩端的榫卯缝隙清理干净→桁枋、垫板及其它构件不落架,墙身如果完好可以不动,但须掏挖柱门→用杉杆顶撑绑好迎门戗和捋门戗→打好撞板→木构架活动松开,然后再进行归安→先从梁架检查,把梁架的各构件调整完→将屋面上的桁、枋、椽、望整理复原→将檐柱及金柱吊直扶正→找出侧脚→绑好各部位的戗杆→支好牮杆、卧杆、垫木→在卧牮另一端加压,或用千斤顶分步逐渐顶起梁、枋,使立牮杆升起→底部用抄手楔垫实,抽换或墩接柱子→抬平下沉构件→打牮拨正后用绞磨、撬棍对歪闪构件进行归安、拨正→重新掩上卡口,堵严涨眼→在各接头结点处安装加固铁箍→归安拨正后构架须用戗杆支戗牢固,待屋面和墙身工程完成后,再撤去戗杆。

三、打牮拨正”的整体复位工艺

传统的“打牮拨正”通常包含两项基本工艺(图1):其一是“打牮”,是用“牮杆”(杠杆或千斤顶)抬起下沉的构件或支顶倾斜的构件,使其复位;其二是“拨正”,是用“拉索”(手动起重葫芦或花篮螺栓拉索)牵引倾斜、脱榫的构件,使其复位。对变形木构架进行整体纠偏加固时,“打牮”和“拨正”两项工艺可综合运用,按照完整的工艺进行设计。

图1传统“打牮、拨正”工艺示意图

对整体变形木构架的“打牮拨正”,可根据纠偏复位力系的布置和不同机械装置的运用,采用“水平顶推复位”、“水平张拉复位”、“顶推-张拉复位”、“顶升-撑拉复位”等工艺;(有时一个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工艺同时进行)

(一)“水平顶推复位”工艺

“水平顶推复位”工艺,是在木构架的倾斜一侧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支撑刚架,作为复位装置的支座或反力架(如图2所示);采用千斤顶作为顶推装置,布置在木构架的柱顶部位;通过对柱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整个构架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图2“水平顶推复位”工艺示意图

该工艺的复位力系简捷、工序简单,便于控制木构架的复位效果;但对支撑刚架的刚度和布置空间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适用于单层古建筑、且木构架倾斜一侧有较大的空间场地的情况。

(二)“水平张拉复位”工艺

“水平张拉复位”工艺的原理与“水平顶推复位”工艺基本相同,但施加的复位力为水平拉力;张拉装置通常采用钢丝绳拉索,一端固定于柱顶,另一端安置在木构架需复位一侧的加载刚架上;通过对柱顶施加水平拉力,使整个构架恢复到正确的位置(图3)。

图3“水平张拉复位”工艺示意图

考虑到变形木构架的节点松弛,宜将张拉力系的作用点布置在木构架倾斜一侧的柱顶上(如图3中B轴的柱顶);以带动整个构架复位。

由于张拉力系的传递不受拉索长度的限制,其加载刚架不必紧贴着木构架布置,该工艺对有较大基座或外廊构架的古建筑较为适用。工程上通常利用施工脚手架兼作加载刚架,并采用斜拉索增加其刚度和稳定性,这对于两层或多层木构架古建筑更具实用性。

(三)“顶推-张拉复位”工艺

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为梁柱排架体系,易发生整体倾斜,且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牵连作用;将顶推装置与张拉装置综合运用,成对地布置在倾斜柱架之间,对两侧的柱子同时施加复位力系,可获得较为显著的复位效果。

某种“顶推-张拉复位”组合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由花篮螺栓拉索、千斤顶撑杆、节点套箍和钢板箍组成。花篮螺栓拉索安装在柱间的两侧,千斤顶撑杆沿柱间轴线布置;其中,花篮螺栓拉索用于张拉向外倾斜的柱子,千斤顶撑杆用于支顶向内倾斜的柱子。节点套箍用于连接千斤顶撑杆和花篮螺栓拉索,并防止木柱节点受力部位损坏。钢板箍安装在柱脚与地栿之间,用于固定柱底,保证柱顶有效复位。

图3“顶推-张拉复位”装置

由于“顶推-张拉复位”装置可以布置在柱架之间,因此“顶推-张拉复位”工艺具有在建筑物内部实施复位的优点;其施工作业不受建筑物外部场地的制约,且可以对多层木构架建筑进行逐层复位施工。但需要注意的是,“顶推-张拉复位”装置以柱脚作为固定点施加复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