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PPT课件:第十七讲-连词.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讲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而、则、且、况、但、抑、虽、然、故、苟、倘、令、第令、藉使、之”等等。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庄子?养生主》)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季氏》)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墨子?非攻上》)下面讨论几个比较重要的连词。1、而(1)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性的短语,还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在古代汉语里,“而”字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2)“而”字可以用於顺接,也可以用於逆接。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吕氏春秋?察传》)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论语?季氏》)(3)“而”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突出主语的作用。在意思上常常是一种逆接,有时候表示似乎不应有而有的事。有时又含有假设的意思。①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②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论语?宪问》)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⑤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说苑?奉使》)(4)“而”字用于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使语气舒缓。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是一种伴随或顺承关系。如: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②太后盛气而揖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③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④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夸父逐日》)⑤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柳宗元《捕蛇者说》)“而”是古代汉语里用得很频繁的一个虚词,它的各种用法在现代书面语言里仍然广泛地沿用着。例如:“高而陡”“紧张而有秩序”“源源而来”,“背道而驰”,“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2、以(1)连接并列的两事物(谓语)“又……又……”“而且……”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2)连接两个连续的动作,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手段。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④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⑤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彤墙。(3)用来连接因果复句,用在原因分句的句首。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③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4)表假设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5)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伴随、顺承。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3、则表示它所联系两个事物在逻辑上的关系。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例如:①战则请从。②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③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例如:①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②民贫则奸邪生。③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这种“则”字,如果同时用于平行的两个分句中,那两个分句之间往往形成对比关系。例如:①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韩非子?五蠹》)

文档评论(0)

胜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好 才是真的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