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915-2020 优质稻桃优205栽培技术规程.docxVIP

DB43T 1915-2020 优质稻桃优205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35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915—2020

优质稻桃优205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highqualityricecultivationofTaoYou205

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1915—2020

I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品种来源 1

4特征特性 1

5产地环境 2

6栽培技术 2

7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病虫草害化学防治 5

附录B(规范性)田间管理档案 6

DB43/T1915—2020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德市农学会、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中胜、刘大锷、邓正春、王朝晖、吴仁明、张平喜、张忠武、顾振华、杜登科、步洪凤、徐曼、邓家惠、郭明选、郑文凯、李飞翔、夏梨芳、杜云、刘国平、李丽华、甘信斌、刘勇军、王中美、朱一星、刘顺、谢辉、彭杰、郑瑛、贾琳、周娟、曾戈、闵志标、李杰、冯少龙、罗兰芳、廖伟忠。

DB43/T1915—2020

1

优质稻桃优205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优质稻桃优205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优质稻桃优205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91393

391

393

394

NY/T

NY/T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

3品种来源

桃优205是桃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用桃农1A×40205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早熟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4特征特性

4.1农艺性状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6d,比对照五优308早熟1.5d。株高105.3cm,穗长23.3cm,每公顷有效穗301.5万穗,每穗总粒数146.2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7.6g。

4.2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耐冷性较弱。

4.3品质

整精米率65.0%,垩白粒率5.0%,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0.0mm,长宽比3.5,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4.4产量

DB43/T1915—2020

2

2016年参加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03t/hm2,比对照五优308增产2.1%;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8.78t/hm2,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90t/hm2,比对照五优308增产2.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8t/hm2,比对照五优308增产0.7%。

5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6栽培技术

6.1培育壮秧

6.1.1苗床准备

苗床要求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30t~35t,施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75kg。施肥后翻耕使土肥混匀,厢面整平。苗床与大田比例:抛秧1:(19~21)、机插秧1:(90~100)、手插秧1:(6~7)。

6.1.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标准。播种前晒种1d~2d,然后去杂过筛。每10kg干种用25%咪酰胺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