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制人:陈蕊审核人:高二历史组

PAGE

PAGE1

课题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姓名

班级

核心

素养

1.通过对古代水陆交通发展状况的了解,构建关于人类古近代水路交通变迁的时空观念

2.通过对水陆交通变迁原因的分析,提升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学科素养

3.通过水陆交通变迁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认识,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

课程

标准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学习

重点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演变和交通工具的演变

学习

难点

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学习

流程

学习过程

随堂

笔记

首课

课题

拥抱中国就是拥抱机遇

首课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以和为贵、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实践证明,共享机遇方能共创未来,“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朋友圈”一定会越来越大,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面对共同危机,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同舟共济,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坚持互利合作、开放融通,定能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助力世界经济在乘风破浪中行稳致远。

时空体系

学习方式:带着学案上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在书上找出并划出关键词、知识点

概念阐释

(1)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

①驰道:是都城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著名的驰道有9条。

②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军用道路,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起点为咸阳附近的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终点在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

③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仅能容下一辆车马通过,故名“五尺道”。

④新道:即新修的道路,目的是开发和经营岭南。

(2)邮驿制度

邮驿在中国古代又称为“站赤”。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三十多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驿站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中国邮驿制度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4)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2、陆路交通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3、水路交通

中国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从1405年到14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