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复习资料.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复习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文言文学问点复习

4.《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谊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大方悲壮、宏伟壮丽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呈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竭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概。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蒸蒸而上,朝气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宏伟壮丽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极写大海的宽阔壮丽,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妙而丰富的想象创建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是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2.译文:暮春季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始终走到那夜郎以西

3.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怜悯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受的感伤心情。

4.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舞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哀痛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终两句采纳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挚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切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挚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挚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挚友身边,“闻”、“遥”可证。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气氛,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忽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季节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