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追忆作家巴金: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docVIP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追忆作家巴金: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追忆作家巴金: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苦痛的老人

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苦痛的老人!复旦高校教授、巴金探讨专家陈思和几年前说:这个社会正在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有权利追求事业胜利、财宝增长、名利双收……但只有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他沉醉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示人们不要遗忘20年前的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与对自己的苛刻心情近似宗教信仰,可是在所谓“后现代型”的社会里,却变得那么不合时宜。人们在仪式上保持了对老人的敬重,但他的警告却被视为一种杞人之忧。

在11月25日巴金百年诞辰前夕,闻名文学评论家、巴金探讨者陈丹晨也对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爱看巴老的作品了,但这个困难而信仰缺失的社会多须要巴金式的爱和人性啊!“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的大师级作家都不在了,巴金是硕果仅存。他是我们跟上个世纪的革命、文学、爱情联系的一个纽带。”中国现代文学探讨专家朱金顺在电话中说。

中国青年的启蒙老师

巴金伴随中国走了100年了。人们细致回视,发觉他跟我们的少年、青年时代联系得这么紧密,或者说跟少年中国联系得这么紧密。

刚刚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巴金全传》的陈丹晨是当年上海的老地下党员,他以亲身经验告知记者说:“巴金对中国青年的意义,我们现在还没有正确估评。实际是他影响了整整三四代中国青年,使他们懂得了爱和自由,进而反叛封建社会和家庭。我们党是在这个基础上引领他们走向革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巴老是中国革命青年的启蒙老师。“我对闻名作家李健吾先生说过的话印象特殊深:那时候为什么很多青年男女抱着巴老的作品,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因为他倾诉的苦闷正是年轻人的苦闷,他真诚而急于倾诉的风格正符合年轻人的看法。他们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宣泄和鼓舞,他们在巴老的作品中最早懂得了爱人和自由,从今走上了与旧社会决裂的抗拒道路。

“党的文艺工作领导者、闻名评论家陈荒煤曾说,他在鲁艺当教员时发觉,很多青年投奔延安并不是看了马列主义书籍,而是读了巴金的作品。他们在他的作品中懂得了要反叛和自由。那时哪里能抗拒?就是延安。”

这些出于人道和爱情的反叛,在上世纪50年头以后,注定要与人们内心的阶级斗争说发生冲突。因而巴老的命运有了不同。陈丹晨记得,当时中宣部文艺到处长丁玲对广阔青年说:“你们现在不要老读巴金的作品了,要读解放区的新文艺作品。”

但广阔青年对于巴金作品的热衷程度比起解放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1958年,姚文元等人对巴老发起“拔白旗”运动,指责巴老的作品是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说“觉慧出走以后确定是无政府主义,不行能是革命者”。

围攻了半年多后(为什么叫围攻呢,当时北师大、武大、北大的学生社团和《中国青年》、《读书》、《文学学问》等刊物群起而攻之),有意思的是,《文学学问》登出了批判中的来稿统计,全部确定巴老作品的有74篇,又批判又确定的有35篇,全部否定的仅有4篇。以后又来了1000多篇来稿,还是这种比例。这说明始终到了1958年,虽然经过了反右之祸,巴老在中国青年心目中还是受欢迎的,青年们还是不避风险地为他说话。

始终到了“文革”前夕的1963年,巴金的作品还是文艺类中出借率最高之一———当时陈丹晨到上海图书馆作了一次调查,巴金作品出借率仅排在《青春之歌》、《红岩》和《红旗谱》等三部当代小说之后……

巴金有两个幻想

“惋惜现在的青年不再看巴金的书了!”很多老一代对当代中国青年远离巴金的作品深感惋惜,“一个时代逝去了!”

但巴金晚年留给了中华民族另一座令人仰目的高峰,那就是他在中国思想史或者文艺史上说也说不尽的《随想录》。

这是他引起争辩最多的作品。有些人认为这部作品老谈“文革”,没有多少艺术性,没有上升到哲理高度。还有人认为这是右的代表……巴金知道这是种种来自上面和下面的非议。陈丹晨回忆,巴金也曾伤感地说,是不是我已经老了,有老年人的唠唠叨叨?但是掩盖了伤疤并不等于伤疤就不存在了,病症也不能好。

他怎么能忘了“文革”带给他的?他一辈子劝人爱和非暴力,但他的爱妻却在人性恶的大爆发中惨死。?“‘文革’的教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太大了。我们社会现在很多负面的东西:腐败、志向破灭、缺少操守,包括最终的阵地———学术界的沦丧,都跟‘文革’的恶果有关。但没人去清算。巴老为此紧抓住这个不放,顶住了压力写出《随想录》。很多文章只能被删改或是先拿到香港的《大公报》上发表,但收入《随想录》时,巴老坚决要求复原原样。”

对“文革”没有得到彻底清算以及民族信仰丢失,巴金内心很苦痛,说“文革”以后怎么还是这个样子。他觉得他一个人的反思真是很艰难:“我现在走的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

巴金晚年最闻名的一句话是“讲真话

文档评论(0)

198****6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