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柏杨:中国人史纲.docVIP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柏杨:中国人史纲.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柏杨:《中国人史纲》

台湾作家柏杨的代表作《中国人史纲》是他于1968年至1977年期间在狱中写成的。该书被列为台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10部书之一,最近由同心出版社推出的、其亲自审订、重新配图的版本,是目前内地最为权威和完整的版本。

《中国人史纲》(全三册)柏杨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9月版定价:75.00元

《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旧书。当年读时,如受电击;十多年后重读,百感交集。

在白话国史著述里,始终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一种是极力赞扬的,如宣扬中国文明的绚丽、宏大等的书,这是接续了宋以后的儒家文化史观、精英史观;一种是极力否定的,认为中国历史充溢了杀戮、肮脏、苦难,这是一种黑暗史观、专制史观。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虽属于后者,但仍堪称独特。这是一部在监狱里写成的史书。

这个看过地狱的人讲历史,跟学者在书斋里的讲史自然不同,对个人生存的高度重视,使他对以往的统治者充溢了蔑视———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上,帝王将相不过是人渣而已,是心智可笑可怜亦极可恨的罪人。书中有大量这样的句子:“石勒从他母亲身旁被捕去时,只二十一岁,千年以后我们仍可听到那衣不蔽体的老妇人无望的哭声,她没有地方申诉,因为犯罪的就是合法的朝廷。”

柏杨的力气在于,他既有《资治通鉴》这样传统史书的基础,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酱缸”理论。

他对历史绝不缺乏“温情和敬意”,他称道中国人的文明成就,但更直面中国人的“丑陋”。

自宋起先,中国的制度、文化成为士大夫们寄生的乐园。这个精英群体称道礼教、名教治国,自己却太没有识见和节操。在濮议事务中,“欧阳修、韩琦都是最坚韧的保守派,只不过在父子至情上间或流露一点灵性,就立即受到凶暴的待遇。”在南宋面临亡国之际,“蒙古兵团在毫无反抗的情形下,进抵临安。宋政府已经瓦解,包括宰相在内的当权官员,以及日夜都在思念忠君爱国的道学家士大夫群,大都逃走。”在大礼议事务中,“卫道之士大为振动,一个个中风狂走,似乎到了世界末日。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尤其激烈,他大声疾呼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以至于后来郭嵩焘给李鸿章写信,仍感叹这个寄生的阶层,他说,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识。

因此,宋明以后的中国灾难,更多地属于文明退化后的报应。就像黄仁宇等史家承认的,在这种文明里,没有人能逃脱,没有人有平安感。人人都有了“行货感”(王小波语),天理、道义撕破了建立在血缘之上的人性之善,于是地缘、家国也显出凶恶。

当年读柏杨,少年意气,只看到自家文化传统的悲伤,看到先人们的可怜;十多年过后,对历史的解读越来越近于传统文人的感怀,多是不及物、不用时事的空洞想法。

我们所凭借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正义仍是匮乏。历史才是中国人的宗教,无论是孔子集大成并侧重于儒家的历史写作,还是司马迁那样倾向于道家的历史写作,都使得个人的言行获得了不朽的意义。但现代的史书写作,少有维护这种中国式的宗教信念。

我指责过唐德刚先生的三峡论、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他们建立的历史评价系统,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念,而无视个人的努力和人生追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任务的大历史观里,生活在黑暗时代的个人似乎是不幸的、无意义的。历史主义笔下的个人言行,是一种不行抗拒的宿命使然。

我们今日仍活在这种种史观的阴影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尽管有着敬重个人尤其人民的底蕴,但仍属于这种确定论式的史观。只不过,他是文化确定论者。在这种史观作用下,他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往往流于随意,比如说杨广、完颜亮等人患有“大头症”,这类解读近乎市井理性;或者以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古人,比如说,“杨广具有绝顶的聪慧才能,但他缺欠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灵魂和情操。”此外,就是把不能为理性说明的人物事务归为谜。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触目皆是。于是,同样写历史人物,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我们现在也能常见的中国人,柏杨笔下的项羽则让我们高高在上地以为西楚霸王“低能”。这样说,当然是对前贤的苛求。因为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当运用自己的理性去相识历史,柏杨只是给我们供应了一种便利、一种参照。何况柏杨的中国史是这样明快可读,他总结的历史阅历值得中国人牢记,那些历史轮回的人物事务,假如今人蹈其覆辙,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诚使“后人复哀”也。

每一代人都期盼新的历史叙述。这种历史写作是要综合他们当代的阅历、新的观念、新的材料发觉,更重要的,是要融进他们一代人对人性的理解,对人性的评判。这种中国史书传统,是中国人生活的百科全书,这一传统在宋以后中断。宋明大儒用道学、理学来寻求中国人的意义,使得史书成为帝王之流的“家谱”。好在民间仍牢牢地守护着历史的良知、正义,保卫着对历史的信仰,用历史来规定人生的意义。在《三国》、《水浒》一类的书里,中国人始终在施行自己对历史、人生的裁决。

这种对历史叙述之庄重虔诚,对历史人物的爱恨悲悯,劝慰了在罪苦里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