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刘渡舟老先生:甘草汤类方
甘草汤类共四方,即甘草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汤治少阴经中有热而咽喉疼痛,它有清阴中伏火与止痛解毒的作用。炙甘草汤治伤寒心动悸、脉结代,这是伤寒内挟心虚,而气血不足所致。甘草附子汤治骨节掣痛、屈伸不利、短气、小便不利等证。甘草干姜汤则治误汗肢厥,阳气受伤之证。
甘草性平,生用则能清热解毒,炙用则能补中益气,故少阴病的甘草汤是用生草而不用炙草。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甘草汤
[药物组成]
生甘草二两
[煎服法]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
日二服。
[适应证]
以少阴阴中伏火,循经上犯,而使咽喉疼痛不休。
[原文]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311)
[方义]
生甘草味甘偏凉,普能泻少阴阴中之伏热而治咽喉肿痛,确有消肿解毒的良好作用。
[选注]
柯韵伯:“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故有咽痛证。若因于他症而咽痛者,不必治其咽。如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而吐利者,此亡阳也,只回其阳,则吐利止而咽痛自除。
如不利而胸满心烦者,是下焦虛而上焦热也,升水降火,上下和调而痛自止。若无他症而但咽痛者,又有寒热之别。见于二三日,是阴火上冲,可与甘草汤,甘凉泻火以缓其热;不瘥者,配以桔梗,兼辛以散之,所谓奇之不去而偶之也。”
[按语]
《伤寒论》112方,其中有甘草者不下七十方,甘草之治,可云溥矣。
本方用生甘草一味,入少阴经清热解毒,而又不损伤正气,可见药味的炮制不同,则功效迥异。遣方用药,所不可不知也。
生甘草之清热解毒的作用,后世医家极为重视。如《圣济总录》云:“甘草汤治热毒肿,或身生瘭浆”。徐彬云:“甘草一味单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便痈者,骤煎四两,顿服立愈。”可见甘草能清少阴客热之邪。
[方歌]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其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医案选录]
鄱阳徐刚,忽患右足赤肿,三日不能履地,医治无效,才服此药,须臾之间,即能移步,再服痊愈。
(摘《洪氏集验方》)
炙甘草汤
[药物组成]
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斤大枣(擘)三十枚
[煎服法]
上七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适应证]
此方治疗心之气血双虚,出现脉结代,心动悸等证
[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方义]
气血两虚,心脉失养,用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益气,加强生化之源,且可通脉安神养心;
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润燥滋液,补血生津;桂枝、生姜、清酒助阳气以行药力而通血脉。
[选注]
周禹载:“本条不言外证,寒热已罢可知:不言内证,二便自调可知。第以病久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此脉结代、心动悸所由来也。
方中人参、地黄、阿胶、麦冬、大枣、麻仁皆柔润之品以养阴,必得桂枝、生姜之辛以行阳气,而结代之脉乃复。尤重在炙草一味,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源。佐以清酒,使其捷行于脉道也。
其煮法用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以煎良久,方得炉底变化之功,步步是法。要之,师第言结代者,用此以复之,非谓脉脱者以此方救之也。
学者切不可泥其方名,致误危证,推之制生脉散,亦因其命名太夸,庸医相沿,贻害岂浅鲜哉?”
[按语]
《名医别录》云:“甘草通经脉,利血气”。
由此观之,此方专以甘草为君,深得用药之旨。方虽气血双补,然偏重在于养阴。
柯琴说:“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滋阴之一路也。”此说颇获余心。本方久服,则出会现浮肿、腹泻等象,应该予以注意。
[方歌]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医寒选录]
一人年五十余,中气本弱。至元庚辰,六月中病伤寒八九日。医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三四枚,痛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愦。罗诊之,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心亦悸动,吃噫不绝,色变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蜷卧恶人语,以炙甘草汤治之。
成无已云:补可去弱
人参、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
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
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
故用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养血,复脉通心是也。
加桂枝、人参急扶正气,生地黄减半,恐伤阳气。
剉一两剂服之,不效。罗再思脉病对,莫非药陈腐而不效乎?再于市铺选尝气味厚者,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
(摘《名医类案》)
甘草附子汤
[药物组成]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适应证]
骨节疼痛剧烈,掣痛、屈伸不利、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