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 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docxVIP

DB22_T 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020CCSC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

Thestandardofscalpacupuncturetreatmentforlimbspasmafterapoplexy

2022-06-23发布2022-07-23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I

DB22/T337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为民、汲广成、牟开今、郑鹏、闫雪、李瑞雪、张亚男、杨旭、张琼帅。

1

DB22/T3379—2022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风后肢体痉挛头针治疗的禁忌症、诊断要点、穴位选择及定位、针刺治疗流程及疗程、头针异常情况处理和预防。

本文件适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头针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09.2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禁忌症

4.1头部存在颅骨缺损、开放性脑损伤、严重感染、溃疡、瘢痕者。

4.2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者。4.3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及其他不宜用头针治疗者。

5诊断要点

5.1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见附录A

5.2按照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定为肢体肌张力增高,见附录B。

6穴位选择及定位

6.1穴位的选择

百会、前顶、通天、正营、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

6.2穴位定位6.2.1百会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见附录C。

2

DB22/T3379—20226.2.2前顶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见附录C。6.2.3通天

位于前发际直上4寸,旁开1.5寸,见附录C。6.2.4正营

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见附录C。

6.2.5顶中线

在头顶正中线上,在百会穴向前1.5寸至前顶穴,属督脉,见附录C。6.2.6顶旁1线

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边1.5寸的两条平行线上,自通天穴起向后针刺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见附录C。

6.2.7顶旁2线

在头顶部,顶旁1线的外侧,两线相距0.75寸,距正中线2.25寸,自正营穴起沿经线向后针1.5寸,属足少阳胆经,见附录C。

7针刺治疗流程及疗程

7.1用品准备

40mm×0.35mm的一次性无菌毫针、75%医用乙醇、无菌棉签、电针脉冲仪等。

7.2针刺体位

采取自觉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7.3医生手消毒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医用乙醇消毒棉球擦拭。

7.4针刺部位消毒

应选用75%医用乙醇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擦拭。7.5进针

7.5.1针刺角度及深度

采用夹持进针法或指切进针法,与皮肤成30°角迅速刺入穴位,缓慢进针平刺至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1寸~1.5寸。

7.5.2针刺穴位、穴线及针刺方向

3

DB22/T3379—2022

百会穴向前针刺(顶中线),前顶穴向前针刺,双侧通天穴向后针刺(顶旁1线),双侧正营穴向后针刺(顶旁2线)。

7.6电针

进针后可选择采用电针脉冲仪,分别连接百会、前顶,采用疏密波治疗,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治疗30分钟。

7.7留针

留针2小时~6小时。7.8出针

7.8.1左手持无菌棉签按于穴位处,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稍捻转针柄判断是否滞针,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提针外出,退出皮肤。

7.8.2出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7.9疗程

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间隔1天~2天,20次为一疗程。8头针异常情况处理和预防

见附录D。

4

DB22/T3379—2022

附录A(规范性)

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依据

A.1中风病中医诊断

A.1.1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