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三框 法治社会.ppt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三框 法治社会.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022·浙江湖州质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某社区为推进法治社区建设,进行了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制度规范,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创设“百姓法治讲堂”,普及法律常识,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立“道德评判团”,开展“最美居民”评选活动,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援助,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社区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治理格局,以法治社区建设助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指出该社区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并说明这些做法对建设法治社会的启示。答案具体形式:民主管理。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开展普法教育,调解化解纠纷。启示: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创设“百姓法治讲堂”,普及法律常识,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居民公约等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援助,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有效维护社会和谐。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成立“道德评判团”,开展“最美居民”评选活动,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本课结束旁栏边角想一想阅读教材P94“相关链接”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法治社会”的?提示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简单而言,法治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养成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法律或司法程序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和民事等方面的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在法治民主的社会中,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由规范的民主程序产生和制定出来,并且其司法和执行过程通过规范的秩序受到全社会的公开监督。易错易混辨一辨1.在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了纠纷,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提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处理纠纷。2.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得到了普遍公认和遵守。(×)提示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但其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二、建设法治社会1.措施(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国家和政府不再是单一治理主体,民众和社会组织要参与社会治理2.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旁栏边角想一想阅读教材P96“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人民调解”的?提示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照法律、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规劝,促其彼此互谅互让,在自主自愿情况下,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种诉讼外的调解形式。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我国一项具有特色的法律制度。易错易混辨一辨1.法治社会就是全社会信仰法律。(×)提示除了信仰法律,还应遵守法律、运用法律。2.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加强普法活动。(×)提示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情境探究议题一深刻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情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而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在陕西咸阳,通过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与社区秦腔表演、文艺演出等相结合,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广西宁明,法院开设“大榕树”普法课堂,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福建福州鼓楼区,检察机关开设的“云课堂”覆盖辖区全部学校,通过一块块屏幕传播法治理念……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探究请从法治中国建设角度,探究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人心的原因。提示法治文化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文化基础,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蕴含、体现和彰显法治精神的法治文化,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让法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建成法治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